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属语义重复,故是错用。  相似文献   

2.
杨帆 《学语文》2003,(4):18-19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一道成语考查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其中C项是这样表述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本题给的标准答案是D项,也就是说C项的用法是对的。其实,细一推敲,C项的用法也是错的。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语文考试中,选择题是排他性很强的题目。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在对中选错,或在错中选对,因此题干多采用明确的肯定式或否定式表述。比如:“(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恰当的一项是”等等。然而笔者在查阅近几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时却发现:句子衔接类选择题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题干多采用“最恰当的一项是”这种特殊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语文的常考内容之一,笔者对全国近五年(2010年至2014年)来的高考成语试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不同方面对这些试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其命题特点,发现命题变化趋势,帮助考生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一、考查形式的变化 考查形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判断成语使用正误的题减少,辨析易混淆的同义、近义成语的选择题增多.  相似文献   

6.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1,(11):81-83
近年来,高考语文每年都有考查成语使用能力的试题,一般是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项。选择正确答案的前提是确以干扰项的错误。因此,归纳高考成语题的错误类型,掌握规律,加强训练,成语复习将取得事半功信之效。高考成语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八种:  相似文献   

7.
成语运用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它往往以选择的形式(即选出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或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来考查考生。由于成语数量多、表意丰富、使用广泛,因此,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8.
赵仲春 《考试》2004,(1):11-12
成语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它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累的考查。成语的考查是词语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的“上镜率”比较高,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第4题),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第1、2、3题)。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仅前三题就出现成语24个,2003年前两题就出现了18个。对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一靠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二靠对成语语境的确切把握。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认识这一点,是对成语使用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高考成语题的考查主要从成语的“多义性”、“三栖性”、“迥异性”、“适应性”、“特殊性”等五性入手。  相似文献   

9.
高考几乎每年都考成语。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但绝大多数试题都是考的成语,今年全国高考共有17套题.就有13套题考了成语。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考查仍将是今后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余俊 《语文知识》2014,(4):96-96,F0003
成语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固定短语,多活跃于口头笔下,经常原封不动地出现于文章中.进入中考试题中的多为四字成语.通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成语类试题常见的主要有注音、书写、辨形、释义以及识别误用等常规题型(识别误用类成语题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者的不断探索,成语类试题的考查形式快速演进,考查内容多方拓展,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新题型.下面结合2013年中考试题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积累题是近年各地中考的必考题,这种题型常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积累作为命题内容,侧重从词汇、名言警句、典型事例、古诗文、文学名著阅读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掌握与积累,现结合中考试题简析如下:一、从词汇方面命题。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包括俗语、典故等)的积累与识记。例1.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别具匠心”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001年安徽省中考题)做此类题时,要认真读准题干,正确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词语或成语,字写错写别不得分。题干要求写的…  相似文献   

12.
陈海利 《学周刊C版》2011,(9):106-106
近年成语考查试题中出现一种较新型考查样式.即为题支中考查形近或义近成语能否替换的题型。这类题型无疑增加了成语知识考查容量.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适当关注高考中形近或义近成语(熟语)的考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这类“形近而义异”的成语.以供同学们复习这类成语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 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 ,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 ,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 ,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 ,属语义重复 ,故是错用。对此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余闻先生在《2 0 0 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见《语文月…  相似文献   

14.
成语以其形式精练、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设题是成语考查的常见题型。本文以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误用褒贬”的题干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学会判断成语褒贬混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对高考语文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即近几年来,《诗经》中的成语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1991年一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9道题光顾了《诗经》中的成语或诗句。它们是:(1)1991年第1题考了《诗·小雅·小晏》中的成语“战战兢兢”,考查了“兢”字的读音。(2)1992年三南第2题,考了涉及《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的成语“附庸风雅”,考查了“风”字的意义。(3)1992年上海卷第4题,考查了《诗·大雅·抑》中的成语“耳提面命”四个字的字形。(4)1992年全国…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的设计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问题或写出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表述,然后列出这个问题的几项有可能是正确的答案或几项补充,由被试者将其中的正确项选择出来。它由题干和备选答案组成。具有覆盖面广,考查功能多等优点,成为中考的主题型。一般来说,从形式上分为单项选择题和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2005,(6):45-4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在语文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来,随着中考试题的改革,成语题的设题形式也有所变化,考查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以下是笔者以2004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对这一题型进行全面梳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帆  杨帆 《现代语文》2004,(3):21-21
成语使用题是中、高考及其他语文考试的最常见题型。题目的基本形式是给出四个选项,要求选出其中使用正确的一项。这本应是一道简单的题目,但由于出题者设置了众多巧妙的“陷阱”,导致该题的答题准确率并不高。那么这类题型到底有哪些设错方式(设置错误以考查考生辨析能力的方式),如何分析,以提高得分率呢?  相似文献   

19.
考点解读:正确使用成语,已成为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固定考点。成语题的设题方式一般是辨析正误,题型为选择题。做好这类试题,一要注重平时积累,二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准确把握成语意义的方法,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了解试题设误类型,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20.
最近5年(1992-1996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成语运用题,从题型看,大致有下列两类:第一类是判断成语使用正误,通常是给出一组分别使用了成语的句子,要求考生选出成语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第二类是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同样是给出一组分别使用了成语的句子,但形式与要求与第一类不同,句中的成语被命题者抽掉了,以空格或空格线条的形式出现,题下列出四组可供选择的成语,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从考试结果看,这两类题型的得分率都不是很高的。因而,如何准确迅速地解答这类试题,已成为困扰广大考生的一个难点。本文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