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两框知识后,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及互相关爱有了整体感知,但面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这节课是前两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命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这是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前两框题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面所学知识“税收”做了铺垫,是衔接前后知识的纽带,是第五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第一,发挥“复习已知知识”的功能高一政治经济学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课题中有“市场”这一概念,“市场”是第二课出现并详细学习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犯罪的含义》是江苏版初中《思想政治课》第三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备课的时候,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但较为模糊的法律知识来自主建构“犯罪是什么”的知识意义时,想得最多的是“案例”。举案说法是初二年级法律常识课最常用的方法,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真实的案例,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犯罪的案例许许多多,我首先想到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最符合这节课的要求,它最好是未成年犯罪的案例,有时代特色且能“承上启下”。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违法犯罪的实例,形成了一些知识经验,但这些知识经验在运用到较为严格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是第六课的最终落脚点,起着衔接前后教材内容的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住新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二节课。本学期,我校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围绕这一内容上了一节研讨课,并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保持乐观心态>足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本节课主要讲的是保持乐观心态的意义以及保持乐观心态的具体方法.本节课是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延伸,同时也是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向自己的同标迈进>和第一单元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二教材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第八课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第一节集中讲实践的作用,共三个框题。从理论上说,在第二框学习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后进一步学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才能与第五课学过的“意识能动的反映论”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现实意义上说,明确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对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及提高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  相似文献   

10.
“比的意义”说课设计□锦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陈文轩“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  相似文献   

11.
余红 《教书育人》2002,(7):13-14
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教会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呢?现以江苏省教版初三政治第五册第四课第一框《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为例简要说明。一、标题引导质疑。政治教材的课、框、节的标题一般体现了这一课、框、节的中心。围绕标题创设疑问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结构,学会整体把握教材。围绕标题创设疑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一种非寻求不可的意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向导。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这一框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红 《广东教育》2004,(8):26-27
初二思想政治课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的第三框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节课的导入,我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第二课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内容是第一、二节内容的发展和引申。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 ,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第一、二、三节的内在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是第三节的中心内容。同时 ,这既是第二课内容的逻辑归宿 ,也是学习第二课内容的最后落脚点 ,因而 ,在第二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围绕这个中心内容 ,第三节由两框组成。第一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属于世界观的内容 ,是基本原理。第二框 ,按客观…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二教材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第八课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第一节集中讲实践的作用,共三个框题.从理论上说,在第二框学习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后进一步学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才能与第五课学过的"意识能动的反映论"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新版高三《思想政治》(人民社出版)第三课第一节第三框题(教材第77页)“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主要通过依靠法律实现,依法行政,以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中的“依法行政”的表述,笔  相似文献   

16.
笔者聆听了一节示范课,该课的标题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这节示范课教学手段先进、理念新颖,使笔者受益匪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集中表现在第三个子目《“斯大林模式”》中。  相似文献   

17.
邹恒 《中学教育》2008,(5):31-33
一、个案描述 这是一堂非常普通的政治课,那天下午我象往常一样走进高一(13)班的教室,准备讲述高一思想政治第八课第二节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这节课我在其它班级已经上过两次了,上课的过程几乎与我的备课没有太大的不一样,所以在上13班的课时我依然按照原来的讲课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常识上册 (人教版 )第三课第一节第二框“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时 ,介绍了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指出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 ,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 ,公司往往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 ,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这就简单说明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和职权。而在第二节第一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中则详细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3日~15日,在江苏省江宁高级中学举行了“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研讨会”.14日下午,徐州第37中学的张昌盛老师开设的公开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苏教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1》第2.4.1节)”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这节课与常态课很接近,属于“可学、可及、可用”的类型,同时,本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很“生动”,但绝不仅仅是平常意义上的“生动”。还包括了另一种诠释,即生“动”.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个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这一框题,课程标准上的内容目标为: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行为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消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