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湘潭两市毗邻,语音面貌近似。它们在知三章组读音上表现基本一致,中古开口呼大致分立ts、ts‘、s(知二庄组)和t■、t■‘、■(知三章组)两组。综合比较湖南长潭地区的语音及其变化,发现知三章组读音(t系)虽然一致,但长沙话的t■是由ts而来,这是受权威方言影响发生的权威逆转。而湘潭话的t■是由t■或t■演变而来,这是一种自然音变。  相似文献   

2.
长沙、湘潭两市毗邻,语音面貌近似.它们在知三章组读音上表现基本一致,中古开口呼大致分立ts、ts‘、s(知二庄组) 和t(s)、 t(s)'、(s)(知三章组) 两组.综合比较湖南长潭地区的语音及其变化,发现知三章组读音 (t(s)系) 虽然一致,但长沙话的t(s)是由ts而来,这是受权威方言影响发生的权威逆转.而湘潭话的t(s)是由t(s)或t(s)演变而来,这是一种自然音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结合方言调查字表,主要探讨了晋城方言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情况,描写了晋城方言中精知庄章的演变特点,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阐释其演变的原因,最终得出晋城方言知庄章组与精组洪音字合流为[ts],[ts‘],[s],具体为精组洪音字先与知二庄组合流,然后才是知三章并入知二庄精(洪)。合流的原因或受到语音系统演变规律、语音类化等内部因素及地理环境、语言接触等外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对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四川大邑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大邑方言中基本合流为舌尖前清声母ts、ts‘、s,基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一致。部分声母例外读音的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同,发音方法上稍有差别,是语音历时演变不规则在共时层面的反映。还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大邑方言语音演变规律,读音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相同,原因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王庆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3):54-56,68
本文介绍了龙潭寺客家话的ts、ts'、s声母,从中可以看出它们覆盖了古知、章、庄三组声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受老成都话的影响所致,并伴随成都话的发展而转变为ts、ts'、s。  相似文献   

7.
中古精组、知组和照组声母在吉水话中因韵母而异,精组拼三等和四等音为[ts]组(止摄例外),其余则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二等也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三等读[t]组。通过描写各组声母在吉水话中今读音,分析比较各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文白异读来初步分析益阳方言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一二等字读音的层次,其中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字一二等字的今读音都分别体现了三个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0.
西安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关中话片,与北京音系比较,西安语音系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有唇齿塞擦音pf.pf‘,即在北京话中声母ts、ts拼合口呼时,在西安话中声母是pf、pf‘如: 中 捉 朱 虫 床 出 北京话 西安话西安话的这一语音特点并不是古已有之,而是语言长期演变发展的结果。本文将从语言系统内部对其的历史演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河北枣强话中今读为ts ts两组,与《中原音韵》三组声母的分合情况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反映了三组声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黎城话四个小片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情况尝试着分析了黎城话中这三组声母从古到今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分布在阳朔县葡萄镇的桂北平话称为“平声话”,其声母的特点非常突出。主要几点是:与中古40声类的框架相近。古全浊声母今天仍然保持着独立的浊音类别。古次浊声母各自一分为二,一套浊音色彩较重。一套浊音色彩较轻。知庄章三组全面合流。读[ts]等。精组遇洪音读[ts]等,遇细音读[tG]等,与见组不混。  相似文献   

14.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15.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开片,具有官话的共性,又具有方言的个性。中古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如今普通话中舌面音音t?、t?‘、?,而在郑州方言中古精组声母不分洪细仍读ts、ts‘、s,见组声母洪音前仍读读作k、k‘、x,细音前分化为t?、t?‘、?。  相似文献   

17.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全省各地方言是很复杂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粤方言的广州话,闽南方言的潮汕话、海南话,客家方言的梅县话.本文所说方音的特点,指的是方音与北京语音对比时显现出来的某些主要特点.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北京语音对比来看,广州话、潮汕话、海南话、梅县话大体有下列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普通话有三套“塞擦音·擦音”声母:j q x,zh ch sh,z c s”.广东各地方言一般只有相应的一组声母.潮汕话、海南话、梅县话是舌尖齿背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sts‘s],广州话是舌叶齿龈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  t∫’∫](为了印刷方便,舌叶音也用z c s 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知庄章组声母在现代南方方言的读音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南方方言的读音情况复杂,如果从音类着眼,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读音类型:(一)知庄章三分型;(二)二分型,包括三种情况:⑴知、照对立型⑵知二庄、知三章对立型⑶开口、合口对立型;(三)擦音游离型;(四)合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