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2.
“五花马”是“马”吗?江苏丹徒云秋,汉华由江苏、广东两家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的“广播电视中专教材”《语文》(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课本下册,选有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未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课本对其中“五花马”的注释...  相似文献   

3.
李孜文 《学语文》2010,(6):42-42
偶然读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那句“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不禁赞叹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竟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描绘颜色的词语上。即便是黯然的“黑”,用“青”替换后也不免也焕发出一丝高雅脱俗,更具诗意。  相似文献   

4.
《将进酒》的“将”字读音辨析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菖蒲,桂芳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现行成人高考辅导教材《语文及解题指导》(1992年11月修订版)第366页,在诗词单元后的阅读练习中选了李白的《将进酒》,(该诗五、六十年代曾一度选人高中课本第五册),据调查,...  相似文献   

5.
《唐诗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认为李白《将进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主人”是作自称。我们认为,“主人”当指作的好友元丹丘。  相似文献   

6.
“五花马”是马北京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范金生《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2期发表的云秋、汉华二同志的文章《“五花马”是“马”吗?》,认为李白《将进酒》诗中“五花马”不是一种马,而是一种五瓣的马冠(马头饰物)。这种解释是不妥当的。“五花马”是唐代的一种良...  相似文献   

7.
“青”字确实容易让人上当,其实,在不同语言场合,“青”字表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青青河边草”,这里的“青”指翠绿色无疑;韩愈的“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显然是指蓝天;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当理解为黑色;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呢,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  相似文献   

8.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9.
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成了人们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名言。每个人,其实都是可成才之人,只是可能没有找到适合他发展之路;都是有用之人,只是可能没有用其长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压制和阻碍人的成才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0.
“君不见”是唐代歌行体中常见句式。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里“君不见”、“君不闻”不  相似文献   

11.
<正>诗仙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将进酒》则是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唐天宝年间,此时李白已经年逾五十,仕途理想逐渐走向破灭,常与岑勋、元丹丘等人把酒登高。然而,作者心中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仍然给作者的情绪和心态带来了一定影响,满腹悲愤之情化为诗酒。尽管《将进酒》的篇幅较短,但气势恢宏,多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三百杯”“千金散尽”“万古愁”等,充分彰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阔的胸怀。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点,可以用纵横捭阖来形容。  相似文献   

12.
《教师用书》认为《将进酒》的主旨是“对封建权贵和所谓圣贤表示轻视”,薛金星主编的《高效学习法》认为《将进酒》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将进酒》流传甚广,其中“五花马”一词的注释一直是两说并存,对其正确的解释将有助于今后的阅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年(652)。此时他已52岁,“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老将至而事无所成《。将进酒》是他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在黄河中游的颖阳山居饮酒时而作,满腔愁绪借着酒劲得到了一次痛快淋漓的发泄。李贺生活于中唐(790—816),聪明早慧,才华横溢,十五六岁即已工乐府诗歌,但仕途坎坷,一生又体弱多病,27岁即不幸郁郁而逝。他的《将进酒》反映出强烈的生之痛苦。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巨大的差异。相同的地方首先体现在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内心苦闷。李白的苦闷在于自己怀才不遇,有…  相似文献   

1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诗歌名篇《将进酒》开篇的一组整句。理解起来并无困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这八个字即可尽其意。八字尽意,偏偏要用三十四字,妙处何在?  相似文献   

16.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相似文献   

17.
“青”字确实容易让人上当,其实,在不同语言场合,“青”字表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青青河边草”,这里的“青”指翠绿色无疑;韩愈的“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显然是指蓝天;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当理解为黑色;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呢,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那么,“青睐”的“青”是什么颜色呢?黑色。所谓“青睐”,是指用黑眼珠看人,传达一种喜悦或器重的情感态度。这里的“睐”是动词。《现代汉语词典》释“青睐”为“青眼”,可能和阮籍的“青白眼”有关,但确实说得不够清楚,…  相似文献   

18.
许多同学在平时也许会不自觉地使用某些词语,但对于它们的“来历”和深层含义却不是很清楚。本文,我们就以“青睐”这个词为例,来谈谈这方面的知识。“青睐”中的“青”字,含义很多,除了有“绿色”的含义外,在中国古代,它还有着“蓝色或蓝色颜料”和“黑色”的意思,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中的“青”,就是一种靛青色(深兰色)颜料。“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中的“青丝”就是黑发的意思,但多用来指少女的头发。而“睐”,是一个形声字,从目来声,意指眼睛向旁边看。“明眸善睐”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姑娘的眼睛十分明亮、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20.
日前听过一节语文课,所上课为李白的《将进酒》,授课教师颇具语言表达功底,先示范朗读,接着指导朗读,反复地去朗读。最后教师甚至结合音乐将此诗吟唱了出来。课堂气氛颇为热烈,学生情绪高涨。表面上看这是一堂“好课”,但我认为学生只不过是学会了如何去诵读这首词的技巧,而文本本身所包涵的深刻涵义,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