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肖平  成云 《未来与发展》2007,28(9):54-57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影响下,我国正大力实施以教育为主要阵地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并针对我国教育的落后状况制定了旨在全面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质发展战略。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口中高学历层次指标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特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数量目标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国际同时期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和同GDP总量时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进行比较,又通过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模板对从业人口数量的需求的探讨,提出人事数量配置以有效劳动力数量需求为依据;并认为用绝对数来衡量教育发展成效更优于比率,让市场以效率和效益优先进行人员配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数量目标预测。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力资源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研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整体情况和重要科技领域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及其内部结构变化,有助于正确制定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对科技人力政策做出科学调整。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并分析了从"资格"角度测算的科技人力资源学历和学科结构;其次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RD人员和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三类科技人才队伍总量和结构的剖析,展示了近年来中国重要科技领域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比较宏大,质量不断提升,工科专业背景人才比例较高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一大特色,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突飞猛进,经济实力显著提高: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RD人员总量世界第一。近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  相似文献   

4.
[导读]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从科技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逐步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12年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6960万人,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4)——科技人力资源与政策变迁》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科协服务决策咨询工作的有机延续和深化,也是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重要成果之一。报告指出,我国仍然保持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地位。截至2014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6.
四、多种形式并举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突出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配套的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49~200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总量为5415万,其中符合科技人力资源条件的有4025万人.按培养方式划分,普通高校培养2003万人,占49.8%;成人高校培养1616万人,占40.1%;网络高校培养295万人,占7.3%;高等自学考试培养111万人,占2.8%(表3).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地方大学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人力资源因素对中国地方大学专利申请-专利许可活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地方大学教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大学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专利许可合同的数量;研发人员的质量可以显著影响大学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的数量和专利许可合同的收入;只有科技服务人员的数量可以同时显著正向影响大学专利许可合同的数量和收入.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对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与效益的分析与排序。它反映的是国家或区域潜在的竞争能力。文章通过对61个国家或区域的横向比较,分析了当今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得出我国是一个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强国的实证性结论,认为这是阻碍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改善和发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反映了国家的发展状况。通过科技人力资源需求、供给以及利用效果三方面的国际比较,可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及方向提供一个参考。一、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比较国际上可比的反映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指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全时人员(以下简称R&D人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和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4)——科技人力资源与政策变迁》(以下简称《报告(2014)》)。根据《报告(2014)》,截至2014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8114万人,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地位。根据与国外可比统计口径,科技人力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符合"资格"标准的科技人力资源,即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自然科学相关专业毕业的科技人力资源;另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协4月2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05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正>受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的影响,2015年度各类科技研究项目资助机构数量及资助类别大幅度减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研究人员的吸引力大幅度增加。另外,由于受2014年度开始实施的"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申请人需暂停申请1年"的限项政策限制申报的研究人员的大面积解禁,使得2015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以下简称学部)受理的基金申请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其中面上项目  相似文献   

13.
刘璐  张一兰 《科教文汇》2008,(2):138-139
本文从统计信息的应用者的角度出发,为应用者介绍科技人力资源的统计信息。第一部分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统计局(EUROSTA)联合研究出版的《堪培拉手册》对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定义,内含、统计口径。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统计部门所使用的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概念——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R&D人员)、高等学校学生,并将这些概念与《堪培拉手册》中的科技人力资源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资源总量雄厚,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的研发投入2008年达到457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科技资源还存在着重复浪费的问题,比如说,我国仪器设备利用率仅2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170%甚至250%的水平。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对全国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其综合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及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对吉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吉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着人力资源总量缩减、结构不均衡、科技人员绩效低以及科技投入少等问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工作的全面推进,对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R&D人力资源的研究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从某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水平,也是可用于国际比较的重要指标。研究在对世界各地区R&D人力资源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除了总量以外,目前我国的R&D人力资源各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过去几年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并且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截至2008年底,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在学总规模已达到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分别达到1080万人和120万人。截至2009年2月,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28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800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以上,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方面,总体上亦是成绩斐然。目前,全国开设有理工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有1700多所.占普通高校数的90%以上.理工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以上。此外,根据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人,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5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应该说,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数量增长快,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从2002年的2959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5160万人,增长74%;队伍总体稳定,学术交流活跃。但是,参加学术会议仍有困难,而且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压力大的问题亟待解决,健康状况也不甚理想。这是7月10日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突出成绩。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大体齐全、学位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证、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形成。本文拟从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模式、规模与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介绍并对其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数量与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详见表1表11980-2000年每5年在学研究生人数统计资料来源:吴镇柔等,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奋  赵宏宇 《中国科技论坛》2006,(2):137-140,144
通过对赫芬达尔指数及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在描述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分析,提出了综合数量与质量特征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指数,以刻画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水平;通过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