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在接受一个大学生面试时,拿出了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你看着,我来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了吧,你也来一遍。”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这位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大学生走后,站在一旁的朋友问这位老总:“这对你选拔人才有什么帮助吗?”这位老总自信地说:“我可以据此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务。”“你有什么奥秘吗?”“很简单,如果他周三前就可以拿回来,说明他请教了别人,他很有人缘,可以胜任客户服务部的工作;如果他当天就可以把魔方拿回来,说明他非…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公司的老总在接待一个面试者时,拿出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我先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同学现在富得流油。他开创了一个软件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软件,生意越做越大。今天他来到这个城市后马上打电话给我。“韩昕,是我啊!听出来了吗?是这样的,我到这儿的大学招毕业生,要在这儿呆上五天,咱哥们趁这个时间好好聚一聚。我做东!”既然他要做东,我理所当然顺水推舟。人家是老板,不吃白不吃!我来到他下榻的宾馆,看见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他面前接受面试。“这样吧,”我的老同学说,“我这里有个魔方,你能不能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呢?你看清楚,我给你做个示范。”说着,他扳起了魔方。不一会儿,那个魔方就扳好了。“看到了吗?”他…  相似文献   

4.
魔方回来了     
郭素珍 《广西教育》2013,(44):63-63
早读刚下课,杨子胡走到我身边,着急地说:“老师,我的魔方不见了。”这个一向斯文的孩子,见我用诧异的目光看着她,又赶紧补充:“早读前,我还拼了一轮,后来走出教室,回来时就不见了。”看来拿魔方的人是班上的同学。为了安抚她,我轻声问:“你说早读前还拼了一轮,你能把魔方的六个面都拼好吗?”“能!一分钟左右就行了。”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每一届学生在学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都流行玩魔方,然而却极少有人能将六面都拼好,现在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能在一分钟左右就拼好六面,难道这届学生是“魔方党”?  相似文献   

5.
大军是班级第一高个子,但却一直弓着背和人说话,不是因为他为人谦恭,而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当老师与他目光相对时,他总是目光游离,回答问题也总是结结巴巴,不敢大声发言.由于无法畅通地和同学及老师进行交流,成绩自然不是很好. 一天晚自习课我巡视教室时,发现大军正专注地做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把手藏在课桌抽屉内玩魔方.我伸出手,大军哆嗦着交出了魔方.我惊讶地发现:魔方的六面就快要被还原了.没有说什么,我把魔方收走了. 下课了,大军交来了一张检讨书.我看都没看把它放在一边:"这只是小事一件,认识到错了,改正就可以啦!"我把魔方重新打乱:"我看你玩魔方的技术很高啊,我也喜欢玩这个,但最多只能还原一面,要不你表演下技术,表演得好的话,我还你魔方!"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文静的男孩子,他进入咨询室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神经衰弱了." "让梅老师听听,你发生了什么?竟然让你神经衰弱了." "我从小爸妈管得就比较严,小学时数学题经常心算错,没少挨爸妈批评,后来很多事情就养成了一遍又一遍检查的习惯了,不过最近更严重了,我考试的时候会控制不住一遍又一遍翻到前面的题,反复演算是不是算错了,这大大影响了我的考试."  相似文献   

7.
我是"左手"     
三岁时,女儿常常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爸爸,我还要听,你再给我讲两个故事". 四岁时,女儿常常拖着母亲的手耍赖:"妈妈,我还想玩,你再陪我玩一次游戏."五岁时,女儿常常缠在父母腿边哭闹:"我,我还想看一会儿动画片."六岁时,父亲对女儿说:"爸爸为你请了一个辅导老师,你要学会弹钢琴."七岁时,妈妈对女儿说:"绘画最能陶冶人的气质,妈妈明天带你去少儿美术班报名."八岁时,父母对女儿说:"学习千万不能落后,周末浪费了可惜,明天你去上补习班".  相似文献   

8.
<正>二年级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魔方大侠》。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妈妈是个魔方大侠,因为她能很快拼出魔方的一个面。妈妈看后不好意思地说:"我才会这么一点儿,你就称我为‘大侠’了!"那之后的好几个早晨,一向起得早的妈妈总是哈欠连天地被我叫起,早餐也吃不到她做的热乎乎的小米粥了。一天晚上,妈妈送给我一个非常漂亮的新魔方,她拿着旧的魔方说:"儿子,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能拼出魔方的六个面了!"大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看到这么一个笑话:一位女士向交警解释,她是个教师,因为急着上课才不得不闯红灯的.那位交警听了,十分高兴地说:"我终于能够实现一个多年的愿望了.现在,请你坐到桌前,把'我闯了红灯'这句话写500遍."  相似文献   

10.
某日,美国一家生产乳制品的大工厂来了一位气冲冲的顾客.他对厂里的总经理克鲁特说:"先生,你们生产的乳制品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在里面发现了一只活的大苍蝇,我要求你们赔偿我的精神损失."之后这位顾客提出一个天文数字的赔偿数目.  相似文献   

11.
14年前,我在陕南一个偏僻的小镇读初中.新学期开学报到的最后一天,我循着路标,蹑手蹑脚地走进一间办公室.办公桌旁坐着一个穿戴时髦的女人,空气中还散发出淡淡的香水味.刚进门的前几分钟,我凝固了,因为我的窘迫. 我呆立在原地.倒是她先开了口:"你有什么事吗?""我来报到."我的嘴里再也不能多挤出一个字."哦,姓名."她也简略."杨康."我不敢抬头看她.她的声音先是停顿了几秒,然后说:"学杂费和书本费一共150元."我依然站在那里不动.她又重复了一遍.我努力把头抬起来,憋红了脸说:"我没钱." 在我说话的瞬间,我悄悄地看了她一眼.她年轻而美丽的脸上微微皱起了眉头.我羞愧极了,雕塑般站在那里,头埋得很低.我只看到眼前,大大小小的脚来了又去,几乎每一双脚上都是新鞋子.耳边是大人和她的寒暄,是孩子的问好声,还有她的表扬声……  相似文献   

12.
8月的一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外出旅游,旅游车上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坐在我的斜侧面,他正玩弄着一个"六面魔方"。他能把六面魔方还原吗?他能成功吗?就这样我带着疑问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着他左转右转、上翻下翻,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六面魔方的还原。我惊呆了!当我带着浓厚的兴趣看着他完成了好几次时,我彻底被征服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问他是如何学会的,他告诉我是跟着网上一步一步学会的。  相似文献   

13.
13元"遗产"     
顾俊银  凤仙草 《初中生》2007,(17):48-50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8岁的女儿看到电视里谈关于隐私的话题,就问我什么叫"隐私".我说:"就是不能对别人讲的个人秘密."她问我:"你有没有隐私?"我说应该有吧.她又问:"我爸爸有没有?"我说也应该有吧.女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 <北京教育>上曾刊登一位女生的不幸遭遇:一天上课时,一男生向她扔来一个纸团,正好被班主任老师看见.于是班主任习惯性地把他们叫起来罚站,并大做文章地说:"太不像话了,竟敢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传情书."这位女生申辩说:"这不是情书."班主任气愤地说:"那你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一读."这位班主任抢过纸团,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白纸,但他仍瞪着眼睛说:"这是一封没有字的情书."当时,这位女生气得直哭.她说:"我恨死了这位教师,也恨这所学校."后来,这位女生被迫离开了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16.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妈妈说:"乖孩子,认真读,咱家没出过大学生,你一定要争气,别让我们失望."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定要争气.慢慢地,我迷上了修破烂儿,打火机、坏玩具,一修就好,可成绩在下降.妈妈看见说:"那是没出息的人做的."  相似文献   

18.
感受批评     
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位置上做作业."马静,你写的字怎么总有笔画连在一起的,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还不改?"想起上午老师的批评,心里感到特别烦."马静!"王苏瑶喊我.也不知哪来的无名怒火,她一句话也没说,我竞冲中着她嚷道:"烦死了,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说完还给了她一个白眼.  相似文献   

19.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20.
座位"风波"     
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耳边一阵喧哗.扫视一遍,在几个学生的目光"导引"下,我发现"情况":第四排一张课桌边居然坐着三个学生. 此时,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在等待我处理.是来一招"快刀斩乱麻",还是视而不见?沉默片刻之后,我淡然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嘛."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不知啥时,那张桌子又是"两人世界"了.我想矛盾解决了,定有一人作出了让步,值得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