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国积极加强地质工作的大背景下,切实加强和提高地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环节。本文从设立研究生培养专项基金、加强野外和室内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地学类精品教材编写、强化导师教书育人意识、反对三"F"学风以及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就地学类研究生培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面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油气勘探地质工程与评价”必修课程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和教材缺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课程目的、课程体系入手,分步编写课程教材;针对课程内容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专题研讨式、专题实战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油气地质评价的工作能力。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地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油气勘探新进展资料编写教材,以及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研讨式和课题项目研究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油气材料工程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介绍了油气材料工程研究方向设立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满足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等领域的工程材料研发人才。  相似文献   

4.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读研过程中欠缺的本科知识,科学、有效地弥补不足,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本科专业知识的衔接。基于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由于本、硕知识脱节造成的读研过程中基础的认知结构和专业思维能力欠缺的情况,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读研与补本的冲突,指出应从核心课程的功能,本、硕课程的衔接,专业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设置跨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贯通本、硕核心课程,精准锁定跨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的课程,实现跨专业研究生的精细化补缺,并进而提出了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事业尽管是地学的一小角,但在石油地质学则占有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在世界有一半产自碳酸盐岩。现在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我国,碳酸盐岩已是不断寻找勘探的新领域,为它能做些工作而骄傲。  相似文献   

6.
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跨专业研究生加入到地质学研究生教育中来。跨专业研究生的地质专业知识薄弱,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必须足够重视,而基础学科知识的补充是首要问题。通过有选择性地限制跨专业考生的资格、采取分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地质实践教学等多种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地质专业基础水平。同时认为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发挥专业优势、有机地与地质专业结合是培养地质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跨专业研究生刻苦努力是顺利地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时期进入到质量提升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迅速、跨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在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利弊,应明确跨专业研究生定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综合水平、加强交流等措施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谢凯  方贤文 《文教资料》2014,(16):135-137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建立新型的多领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0.
遥感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和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和地学分析,但目前遥感地质学教学体系不能完全满足石油类高校石油特色专业对油气勘探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多年来对遥感地质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石油特色专业的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予以分析,认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除了完成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教学任务外,应大力加强与油气勘探相关的遥感勘探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重点讲授,并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大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将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油气勘探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油气勘探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石油工程类课程开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向艺  卢渊  董伟  周文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86-88,103
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不同,大胆探索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方向)的课程中增加“油气藏工程”选修模块教学实践,并充分考虑石油行业的背景、实践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在构建学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适应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的进步,油气开采结构的调整,多学科的交叉融会的要求。此项教学实践使部分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实习。贯穿始终的各种不同实习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就政府、高校、毕业生三个层面,对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专业设置、就业结构、就业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容低估。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政府应承担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而大学生则应切实转变择业观念,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从国家政府,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以及各高校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油气勘探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非常规能源的热潮涌动,对石油地质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油气田"课程作为一门与石油地质有关的综合性课程,需要进行相应改革。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在继承和发展旧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建立了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关的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反映前沿油气勘探动态;通过课内讨论与课后大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构造地质学专业是地质学中对野外实践能力要求最强的专业之一。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野外构造解析、构造填图能力的培养,为日后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三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上参会研究生会议交流论文内容分析,对我国目前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金融的萧条,这一系列的因素引起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由于我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尤其对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其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更为严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讲解了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并分类对比分析,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及专业特色,对地质工程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类型多样,以考取研究生、煤炭类及综合性企业就业为主;专业定位以地方为中心,面向全国,不局限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加大基础知识培养,挖掘学生科研潜力,调整课程名称及教学内容,满足多元化的就业类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我校2002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力争从一个方面展示我校筹建本科院校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通过对就业状况的评价来找出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我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一定关系,从而对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希望能对改善女研究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