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青霞 《现代语文》2005,(10):51-51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如何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这其实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具体体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刘勰也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孙海霞 《语文天地》2013,(16):28-29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历来讲究"情","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他们透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人课文的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我认为应让"情"贯穿于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可见写作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是何等重要。但如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并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写作,用“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李莉 《现代语文》2013,(6):86-8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些语言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语文教育家华师大教授方智范先生说:"最好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韩红勤 《考试周刊》2014,(15):39-40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推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营造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一、激发情感,让学生倾听听是说的前提。要让学生通过说话、写话的方式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强的一个学科,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无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在导语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全身心地去感受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创建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10.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中小学电教》2008,(11):102-102
<正>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感悟,是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回归。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  相似文献   

13.
"人无趣不乐,人无乐不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相对比较枯燥,只有采取一种寓智于情,以情激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体验"情感",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在如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应让孩子在语文教学中体验情感,在"趣味"阅读中接触情感,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  相似文献   

14.
应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极具思想内涵,语文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情感的言语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和独特的学科特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触及情感的神经,在语言、人物、故事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构起健康的人格。一、语文课堂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最好的阵地,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5.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倩男 《黑河教育》2014,(12):31-31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重视语文教育中情感的渗透与释放,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与高尚的情感品质,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创设情感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灵的体验语文是最能体现人情感的学科,对学生情感的渗透是"润物无声"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诗情、文情、人情渗透给学生。首先,应引导学生体味文中的情与意,并把自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课,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情感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师在高效课堂上架起沟通学生和教材的桥梁,让文本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成长为感情丰富的人.那么,在学生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成人格之事业也."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必须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语文索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慈悲心、羞耻心、孝顺心、关爱心,让他成为有情之人,让他情感丰富健康,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情趣,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无疑,这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高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上语文课时,经常利用《论语》《孟子》《庄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挖掘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其次立足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担当的人;三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表现情感的机会。笔者试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