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膜和细胞壁”中“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学生在操作时提出了很多问题,引发了我对该实验的反思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卤化银晶体具有对光线敏感的重要性质,它作为光敏材料长期占据照相工业的统治地位。而高中化学在介绍卤化银的感光性时,没有安排合适的演示实验,学生不易理解其反应原理。鉴此,本人按照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尝试选择科学简便的方法为这个重要性质提供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配套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方案。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反应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观察,验证细胞膜结构的选择渗透作用,理解细胞的失水与吸水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选购紫色洋葱,以50人计算用拳头大的洋葱3个:无洋葱时也可选购紫菜苔或木耳菜,用量约1斤。实验材料的处理:于实验前2~3个小时,剥去...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选修一专题四“酶的研究和应用”的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主要是通过对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酶或细胞固定化的简易方法,理解固定化酶或细胞在生产实践应用中的优越性。但是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我发现实验操作部分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可实施性不强。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对该实验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1实验设计目的 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过程很复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疑难问题,我以醋酸为例,借助电导率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设计了冰醋酸稀释过程中导电性的变化实验。通过数字化实验,学生从采集的数据和绘制的图像中了解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变化的全过程,并能由此分析出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1 目前中学化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背景 ①从我国原有的中学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看,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少。高中化学总学时约300课时,而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只占约25课时,学生动手实验少。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多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其所学知识点的,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原理、步骤、反应现象、实验结论等在教材中均已明确,  相似文献   

7.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们食物中的三种主要成分,更是生物学、生理学跟化学联系的重要纽带。本章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来看,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的衍生物”的延伸和发展。前边两章是烃的衍生物,多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第八章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本章的内容则是由小分子到高分子的过渡,并着重于天然高分子的研究。本章教材中,共安排了8个课堂演示实验和3个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操作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的重要载体。开展操作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需要实验材料。对于具有大量探究实验的科学课来说,实验材料的选择、组合、安排、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能将真核细胞三维结构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微观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2)用途可用于:①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②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③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④帮助学生理解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⑤指导学生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演示实验2“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哪种物质可以透过透析袋,思考进入消化系统前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利用透析袋能够使学生较为形象地联想到消化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课本《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专题5“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在进行样品处理过程中用透析袋对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以上两个实验都用到了透析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个开放设计实验,将离子敏感膜组分中的阴离子阻抗剂和增塑剂装载于硫化铅纳米空心球的空腔内,作为离子敏感膜中的活性载体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铅离子选择电极,并对电极的性能进行测试,便于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及交叉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特殊形貌纳米材料在离子选择电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开设生物实验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许多生物学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生物的结构才能观察清楚。因此,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理解性教学被广泛认为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价值环节和关键节点。"为知识情感化理解而教,为学生终身受益而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解性教学基本价值遵循。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解性教学需要确定理解性教学内容;设置理解性教学目标;把握理解性教学方法。从而助推解决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热点、疑点、痛点等问题,真正推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电学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物理规律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的能力。本文就伏安法测电阻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与设计性电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加以联系、整合,希望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且它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演示实验是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演示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实验结果准确;现象明显可视度大;实验具有拓展性、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纠正困惑,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有一定思考空间或需要通过探索才能获取物理知识的实验,经巧妙的设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中的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以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获得相应数据。学生经计算、比较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可预测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运输的关系,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式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对“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这一实验作如下设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物理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近代物理的教学。原子物理部分的内容尤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能力 ,在教学上应该提供足够的具有实证力的演示实验。威尔逊云雾室 (简称云室 )实验就是一个观察放射性物质放出的α粒子径迹的重要实验。在云室中比如镭不断放出α粒子且α粒子电离性强 ,当α粒子通过酒精饱和汽的空间 ,在它的路程上就形成了大量离子 ,经扩散因过多离子的存在形成雾珠、直至弥雾 ,影响观察新放出的α粒子的径迹。为此 ,实验要求在云室沉淀器上加直流 2 0 0~ 30 0V高电压、造成电场 ,扫除多余离子 ;使云室内离子含量保持在最低值 ,从…  相似文献   

20.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主要的定量实验,也是学生理解酸碱中和概念最直观的实验,但经常由于指示剂的选择与实验操作等问题而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本文试图探讨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手持技术来判断中和滴定的终点,为酸碱滴定实验作一些探索,并对手持技术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