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情绪行为问题是孤独症个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在融合环境下学习、生活乃至就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正念干预是一种针对心理及情绪问题的干预方法,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对国外有关正念干预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探究该领域在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形式及干预效果方面的特点,能为我国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路翎对人、对生命倾其一生去思索和追寻,力图寻找到整个民族最趋完整的生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路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群体的麻木,指向群体对个体的同化。对群体的否定促使个体惨然地面向了死亡与出走。"死亡"之路求得的是民族的心声;"出走"行为为的是个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潮流,孤独症儿童因其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障碍,在融合教育中面临诸多困境。采取质性研究范式,从家长的视角探讨孤独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困境,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学前、小学、初中三个阶段都会面临学业成就、情绪行为、社会交往、适应行为四个方面的困境,并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表现。其困境程度受孤独症个体认知、行为、所在融合班级文化环境及老师和父母期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 ,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在对孤独症的治疗中 ,行为疗法是一种运用最普遍的疗法。常用的行为疗法有 :塑造法、锁链法、示范学习法、奖励与惩罚疗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消极练习法和放松疗法。在治疗中遵循发展正常行为、个别化、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相结合、父母亲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障碍三类典型特征为例,探讨孤独症发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基础.前额叶、杏仁核、颞叶、梭状回、眶额皮层等脑区和镜像神经元结构多被认为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发生有关;胼胝体等脑区体积、Broca区等脑区活动、MMN、P1、N1、P3、N4等脑电活动或能预测孤独症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神经基底节、尾状核、扣带回等脑区活动在出现刻板行为方面可能发生作用.孤独症儿童某些脑区的发展滞后将致其他脑区活动增强,即存在补偿机制.此外,提出进行真实情境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补偿机制研究,将可能成为孤独症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30名6~7岁汉语孤独症儿童与30名普通儿童作为被试,探讨学龄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口头叙事语篇中的会话修正行为.结果发现:在会话交际中,孤独症儿童产出的指称歧义显著多于普通儿童;针对各种会话阻碍,孤独症儿童较少启动自我修正,对他人的修正引导倾向于使用添加或转移话题策略,且协同多模态资源来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相对...  相似文献   

7.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8.
退缩行为与孤独症和精神分裂密切相关,而且与青少年犯罪也有一定的关系,与暴力犯罪相关程度也很高,因此,退缩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研究退缩行为,是一个涉及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退缩行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重点探讨了大学生退缩行为形成的原因.文章认为退缩行为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并重点分析了与心理有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游戏治疗实践中探讨指导式和非指导式游戏治疗对改善某孤独症幼儿沟通行为及减少刻板行为的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交替处理设计(A-B-C-B-C)的方法,观察某融合幼儿园的一名孤独症幼儿在指导式和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过程中沟通行为及刻板行为的表现,结果发现:游戏治疗阶段个案的沟通回合增加;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能有效减少个案的刻板行为,有利于增进孤独症个案的沟通意向,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其刻板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也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轮滑运动对孤独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影响.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在固定的时间和相对封闭的场地对2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轮滑干预.研究设计立足于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采取集体与个案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轮滑运动教学.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轮滑运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有所提高,说明轮滑运动对促进孤独...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2—8岁的57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自然实验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表情(愉快、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引起各种表情变化的外在诱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表情发展异常,很多孤独症儿童表情的种类没有普通儿童丰富。有些孤独症儿童存在特殊的表情及情绪行为,认知水平不同的儿童,引起其表情变化的诱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周航 《新教师》2022,(3):19-20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根据专业定义,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精神障碍.孤独症患者很少与人交流,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们无关,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似乎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除了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及沟通障碍外,行为问题也是其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父母接受培训后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共同注意干预训练的效果.研究采用多基线设计,通过培训家长对三名平均年龄为46.6月的被试进行为期八周、四个阶段的干预,发现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及社会互动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被试的主动性和响应性共同注意、工具性和交流性共同注意、高强度和低强度刺激下的共同注意三方面,干预效果呈现不同特征且具有个体间差异.通过对结果的讨论,研究分析了促进干预取得成效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省某特教学校孤独症儿童的间接评估与直接观察发现,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孤独症儿童群体中,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类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及功能也不同,干预时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自我伤害是指个体经历一段长时间反复不断的或习惯性的自己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在弱智儿童甚至部分正常儿童中也有发生,但是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发生率、伤害程度和对他人的影响却远远大于其他儿童。指导者(老师、家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促进患儿正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前瞻记忆受损情况,区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基于时间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表现差异,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前瞻记忆存在中度缺损,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存在严重缺损,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存在轻度缺损。调节变量分析发现,ASD个体的前瞻记忆损伤独立于其年龄、言语智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验证孤独症儿童的社会知觉能力发展相对正常的理论的同时,为广大教师的孤独症教育训练矫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方法: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在孤独症儿童识别图片人物情绪时,设置两种情境:1.教师对孤独症儿童判断图片表情过程中的行为给予表情或身体姿势变化等回应;2.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提供任何提示情境.比较两种情境下,儿童完成任务的准确率.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受教师情绪变化的影响.结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知觉能力发展相对正常,教师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嬗变的轨迹,包括三个阶段,即以"出走"为终点的田亚梅;"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陈白露与子君;"出走"后实现了自我解放而超越娜拉的梅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