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另类写作”是当代女性写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文学表现为:思想内容粗鄙、创作视野狭窄、艺术上不断恶性自我复制和自我模仿以及反美学原则的文化倾向。本文试从“另类写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思想文化继承及其市场化商业炒作等三方面阐释其创作生成背景,从而指出当下女性写作的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是针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权力话语关系的研究。本文以世界后殖民格局为背景,参照中国文化传播的窘境,从后殖民视阚探究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具体应对措施,旨在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霍米巴巴是当代后殖民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此领域中他提出了如混杂性,矛盾性和模仿等新的术语和概念。根据霍米巴巴的理论,这些术语是用来描述在殖民地中被殖民者对待殖民者霸权的反馈。在他的唯一公开发表的著作《文化的定位》中,他指出了自己对于后殖民理论的观点—混杂性,矛盾性和模仿。  相似文献   

4.
翻译关乎语言和文化。文化语境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对翻译产生影响。国内外用后殖民理论来探讨翻译问题都刚刚起步。典籍外译和儒学发展交织在一起,都是后殖民语境下中国文化找回自己的言说方式、重建话语权、向世界说明真实自我的重要环节,二者目的是一致的。思考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话语的当代发展问题,对于典籍外译的文化定位、文本选择、目的语选择、策略选择以及译学理论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萨尔曼·拉什迪在当代文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并且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午夜之子》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以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分析《午夜之子》中体现出的作者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及他对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等的关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帝国主义影响的衰落;父权制影响的减弱;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女性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解读,总结出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提出第三世界女性想要获得全面解放,就需要反抗帝国主义、父权制及第一世界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6.
美狄亚与霍小玉是与传统女性相背离的另类女性形象:东西方文学中复仇的反抗女性.她们同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层面:霍小玉是对人物“人格面”的艺术解说,而美狄亚则把人物的“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位反抗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别更深刻地体现在人物个性及思想意识上.追根溯源,造成这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差异的最深层原因就在于父权文化意识形态对作者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格兰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本土裔女作家,其创作的《舞伴》展现了白人殖民霸权行为以及印第安人对此的文化反抗策略。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分析该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和文化摧毁,以及印第安人的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压迫下,她的作品流露出很深的后殖民特色。本文即从后殖民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和小说文本的后殖民性。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兴起与演变关涉到人文知识分子如何思考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个至关重要的当代命题。后殖民理论如何“在地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后台湾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脉络。“后殖民本土论”与“后现代民主”之间,在“后殖民本土”与“后殖民民主”之间,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潜在论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经典化"的作家,林白的新世纪小说创作上所出现的变化不但为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的"出路"提供了个案,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代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转型提供了样本参照。而从主题、创作意识和风格语言等三方面综合论述林白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变与不变,正是具体说明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这种写作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它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西方女性主义的表面化理解以及出版等因素都造成了这种写作在短暂繁荣之后的困境:我们是通过女性个人化写作与后现代具有共同点这一全新视角来揭示这种困境的。而这种操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对女性个人化写作进行反思之后.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它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由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与挪用时产生了错误与偏差,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过分期望通过走类似西方女性主义斗争之路来谋求中国女性解放之路,从而导致了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抵触。虽然19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前后两个阶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但都有现代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后现代式解构性思维的困惑;其次,是专注自我的后现代模式;第三,是后现代的精神困境。其教训是包括个人化写作在内的所有女性作家应当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个性生命展现时代精神,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位置,以达到时代性与个人性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当下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写作以其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艺术创作取向,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坛乃至当代中国化领域的一道风景。女性作家不懈地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叩问与求索及其她们写作的历史轨迹,已清晰地呈现在20世纪的学视域中。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的写作现在已经呈现出不可忽视的气象,最为令人注目的是其中一群年轻女作家的创作,本文试从大众文化的背景来分析"70年代"的命名、女作家的集体亮相以及"70年代"在新世纪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倒错倾向:一些青年男性的肖像、神情举止及性情往往流露出女性化色彩;而某些女性,又常常表现出男性化倾向,她们或果敢刚毅,或威武英勇,或长于经纪。这是时代性别审美风尚及作者妾妇自拟心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都市叙述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不少中国新时期作家十分青昧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为重点,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审视向度对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进行富有现代性意味的美学勘探和精神洞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小说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碧芳的长篇小说创作正是对这种新都市叙述方式的一种延扩和深入,展示了都市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审美意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奥斯卡·王尔德自觉地以形式主义主导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写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形式主义美学特征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美的追求、对陌生性效果的营造、纨绔子形象的塑造以及诡论言辞的运用等。这些互相联系的方面,不仅标志了王尔德创作的唯美主义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纪末”审美现代性发展演化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一般读者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记忆,即"典雅清丽".在从含蓄沉静的古代文体向开放激烈的现代文体的转型中,这种记忆的形成说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文体期待.冰心文体的"典雅清丽"是一种经过时代精神改造过了的古典趣味的遗存.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这种文体在变动不居的主流话语中的命运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体期待,并传达了不同意识形态对言说及表达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的中国女性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超越了前两次,即五四时期及80年代的女性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女性写作中仰望男性的精神传统,以抗拒的姿态将男性从文本中心地位放逐到边缘地位,甚至走向极端———男性缺席,女性独语。这种对男性极度绝望的写作方式也使女性解放自身的努力再次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