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的问世是甘肃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祝愿它茁壮成长,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建设的基础上的,而“两个文明”的建设又取决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科学发展是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动力。努力发展为祖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的相互  相似文献   

2.
祝贺与希望     
最近看到甘肃省科学学研究会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经济·社会》杂志,感到十分高兴。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它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科学、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个客观规律,促进“四化”建设,是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经济·社会》杂志,抓住这个重要课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组织探讨科学、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对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卷首语《科学·经济·社会》自问世至今,已步入了第十五个年头。自创刊以降,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尤其是近年来,致力于拓展研究领域,提升学术质量,把刊物办成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炉,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交叉性学术刊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7,(10):F0003-F0003
《今日科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科普读物,以一种大科学的视角审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探讨其与经济社会和科学人文的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科普读物,以一种大科学的视角审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探讨其与经济社会和科学人文的内在关联展现科学对生活和人的至美表达,设有“科学史话”、“科苑观察”、“科技前沿”、“文化视点”、“经济关注”、“社会广角”、“科教论丛”、“一线技术”等栏目。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科普读物,以一种大科学的视角审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探讨其与经济社会和科学人文的内在关联展现科学对生活和人的至美表达,设有"科学史话"、"科苑观察"、"科技前沿"、"文化视点"、"经济关注"、"社会广角"、"科教论丛"、"一线技术"等栏目。  相似文献   

7.
促进“两科”交叉融合意义重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忠仁 《科协论坛》2005,20(3):43-44
在当代,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何重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及其各个分支的合作与共同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浇灌和滋润;实现不同阶层和人群的和谐相处,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以人为本”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文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6):834-839
比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基础与“认识旨趣”、理论特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5个方面的差异。认为研究对象上的差异处于核心地位。现代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理论很少有“范式”和创造性,但它仍然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邀请部分在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中青年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举行了当代科学发展一体化学术座谈会。会议坚持“双百”方针、学术自由的原则,与会同志思想解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了当代科学发展一体化的动态和信息;探讨了当代自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提出了科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科技方针,科学的春光洒满祖国大地的时候,你们这本以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相互关系为宗旨的《科学·经济·社会》杂志问世了。它适应了四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必将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衷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模型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自然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力手段了。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数学模型不仅可用来  相似文献   

12.
9月 2 0日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评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协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成立仪式并作学术报告。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交叉学科领域专家 2 0 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会表示热烈祝贺 ,并对成立两个中心的宗旨、意义作了深刻阐述。路院长指出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活动越来越密切 ,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然交叉、融合和相互作用 ,并且越来越紧密和广泛。社会科学成就的转…  相似文献   

13.
揭示并阐述了:科学技术是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集中表现;科学技术按科学分类可分为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和交叉科学技术三类;重大的社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对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不亚于重大的自然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和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是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实践和运用;在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有形的;在社会科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大潮,传统的科学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的发展趋势,这时.提出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作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市率先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组织起来,这种做法是相当好的。现在的科学是16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分得越来越细的科学,不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内也是分离的。现在鼓励的只是单一学科的纵向发展,各学科间横向的联系是很少的。所以,这是顺应时代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译者按本文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Ⅰ.伯纳德·科恩(I.Bernard Cohen,1914-2003)与哈维·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1915-2004)的对谈。布鲁克斯是哈佛大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荣誉退休教授、哈佛大学工程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前任院长,在国家政策领域耕耘多年,曾任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主席。本文追溯了美国对社会科学进行公共支持的历史,讨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公共政策与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给自然科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呈现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携手共进的局面.本文从社会科学中社会建构论视角,考察气候自然科学知识、IPCC报告以及各种社会行动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回应行动这三者所包含的社会建构特征,得出结论:这种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社会科学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它仍不足以完全解释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因为它至少忽视了气候变化问题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其自身生命力量的非人类物质行动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整个领导活动正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宏观决策开始走向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这种新形势下,一门新兴的以研究复杂的社会发展战略、政策与管理等问题为目标的科学——现代软科学,正在显示它的强大生命力。现代软科学是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研究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的、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产物,它利用信息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行为科学等许多理论与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等现代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学等许多领域中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运用概率论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它是指导人们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合作交流,在中国建立有15个二类中心。掌握UNESCO在科技研究领域的动态对于促进我国各机构与UNESCO在科学、技术、工程、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UNESCO在2010—2019年公开发表的4 936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产出状况、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国际合作关系等角度开展UNESCO在科技研究领域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UNESCO在近1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高被引论文占1.64%。研究论文覆盖21个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以及其交叉学科,体现了UNESCO的跨学科研究特征。重点研究学科包括生态/环境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其中,防灾减灾、非洲、女性、青少年和遗产保护是其传统优势领域。10年来,UNESCO的主要合作研究国家分布在五大洲,但主要集中在欧洲且以荷兰最为突出。文章建议,今后中国的UNESCO二类中心应重视和加强与UNESCO总部在重点学科领域、传统优势领域、合作研究网络、新冠疫情防控、提升中国影响力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如在生态环境、防灾减灾、非洲、女性、青年、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