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文明诸多质疑的前提是对现代世界的广泛不满。这种不满也许根源于,现代人不再把世界体验为一个万物各居其位、秩序井然的有限宇宙(cosmos)。我们的精神世界宛如一座布满缝隙和裂痕的废墟。康德、笛卡儿和哥白尼等现代奠基人的遗产之所以现在受到质疑,是因为它们无法回答我们深切的渴望。哥白尼革命以及后续革命否认我们的位置近乎于某个料想的宇宙中心:康  相似文献   
2.
图书信息     
<正>1.Twentieth CenturyPhysics(《20世纪物理学(第一卷)》,刘寄星译,科学出版社,2014年,536页)作者:Laurie M.Brown;Abraham Pais;Brian Pippard出版社:CRC Press;出版年:1995;页数:664pages内容简介: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0世纪物理学(第1卷)》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史家、宗教哲学家埃德温·阿瑟·伯特(Edwin Arthur Burtt)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al Science)是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著作,也是科学思想史的经典文献。在关于近代早期科学与中世纪科学是连续还是断裂的争论中,它最早采取了"相对非连续"的立场,而且罕见地揭示了近代早期科学与哲学的错综复杂的关联,从而对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等科学史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这部著作并不易读,而且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荷兰科学史家H·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在其《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1994)的第2、3、4节,pp.88-97中扼要精当地概括了此书在科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以及科学思想史的魅力,我们将其译出以飨读者。原文中的注释均已略去。张卜天译。  相似文献   
4.
一 “哲学……依其本质是关于真正开端的科学,关于起源的科学,是‘一切事物的根’。一门关注事物根源的科学、一门彻底科学的方法本身必须是彻底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如此。”胡塞尔的思想终生都导向起源问题,这样说也许并非不恰当。他的早期著作系统阐述了研究“真正开端”的途径;他终生都在发现、重新发现和阐明这些开端及其研究途径,最终,他预示了科学史研究应当遵循的目标。本文的目的就是表明胡塞尔所理解的这些目标与“真正开端”之间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5.
"力学"一词的含义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本文详细讨论了"力学"含义的历史演变:它在古希腊是一门研究机械的学科,实现的是似乎违背自然的结果;到中世纪体现为所谓的"机械技艺";到文艺复兴时期提升为一门介于数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中间科学",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界限被打破,力学与物理学的界限被模糊;到近代最终发展成一门研究运动的学科,与物理学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图书信息     
1. How Modem Science Came into the World: Four Civilizations, One 17th-Century Breakthrough (《近代科学如何产生:四种文明,一次17世纪的突破》)作者:H. Floris Cohen(弗洛里斯·科恩)出版社: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出版年:2010;页数:784pages 内容简介:为了解释近代科学的兴起,本书作者弗洛里斯‘科恩既未像以往那样以理论为中心,也未像当今那样以语境和实践为导向,彻底放弃概念。相反,他对多种文明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综合比较,试图找到科学发展背后的模式,从最底层重新建构一种解释。作为探索的结果,他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解释了近代科学为何最终产生于欧洲而非古希腊、中国或伊斯兰世界,更别具慧眼地关注了近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新问题,令人耳目一新,极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图书信息     
1.Physics of the Future:How Science Will Shape Human Destiny and Our Daily Livesby the Year2100(《未来的物理学:2100年科学将如何改变人类的命运和日常生活》)作者:Michio Kaku(加来道雄)出版社:Doubleday;出版年:2011;页数:416 pages内容简介:在《未来的物理学》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克莱因在1938-1940年间的某个时候在讨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课上所作的讲座。它深刻地指出,现代理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理性主义,是笛卡尔区分"心灵"和"外部世界"的真正结果。现代理性主义的本质在于用数学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而数学物理学预先假定了一种全新的处理概念的方式。我们并非直接接近世界,而是通过概念来接近世界。  相似文献   
9.
1905年11月17日,安内莉泽·迈尔(Anneliese Maier)出生于蒂宾根。她的父亲海因里希·迈尔(Heinrich Maier)是蒂宾根大学的哲学教授。  相似文献   
10.
正译者按本文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Ⅰ.伯纳德·科恩(I.Bernard Cohen,1914-2003)与哈维·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1915-2004)的对谈。布鲁克斯是哈佛大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荣誉退休教授、哈佛大学工程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前任院长,在国家政策领域耕耘多年,曾任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主席。本文追溯了美国对社会科学进行公共支持的历史,讨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公共政策与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给自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