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果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经济的繁荣,就不会有真正的东北振兴。只有城乡互动才能和谐发展。城乡互动振兴东北经济的思路是:要素整合扭转“边缘化”局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求协调发展;尝试县域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整合资源;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加强县域融资支持为中小企业注入“血液”。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制约了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一直在“离农”和“为农”中纠结。而城乡融合是对城乡二元关系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城乡之间能够借助市场进行互动,并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城乡关系的这种改变破解了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也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现实需求,一方面,县域经济因为资源的流入而得以发展产业,并因产业的发展而催生出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人有了终身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两点需求,县域职业教育应该改变原有的“离农”和“为农”的二元目标定位思维,而将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相统一作为目标定位的价值导向,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融通的县域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县域特色经济的内涵出发,对凤凰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了凤凰县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导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凤凰县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建议,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具有经济特色的区位、资源以及人文历史等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自然资源贫乏、资本进入障碍、要素结构等多重因素制约。在经济转型期间,由于存在路径依赖障碍,贫困地区政府如何从资源禀赋出发来选择发展道路、确定发展战略;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主导产业;如何引导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培育优势资源,吸引资本进入、构建产业体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这些都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西乡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为案例,重点讨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与技术路线选择的关系,以求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角度,解读技术路线演进与发展特色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安化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和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既存在许多优势也存在一些劣势。安化县发展县域经济应遵循科学发展、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突出特色、跳跃发展和以人为本等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克服县域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人均收入水平低和农村基础设施差等劣势,采取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等对策来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区位,因此,通过与江苏、浙江省之间存在着传统化、区位指向、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差距比较。提出了山东发展县域经济应以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切入点;树立借鉴工业化发展经济来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面向市场,扬长避短,建立品牌优势;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县域的投入等措施,这对于提升山东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北省省情,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是县域经济的理由,并初步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7,(2):51-5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区域经济学和财政经济学理论,选取安徽省56个县域,采用2010-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其中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皖南地区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于皖北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的切入点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经济的措施实现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县域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县域振兴与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围绕“人”这一核心资源相互依存。职业教育一方面依赖县域为其带来生源,另一方面产出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在县域中的资源获得和资源转化能力决定了这种资源依赖关系是否具有对称性。改革开放以来,县域职业教育受国家政策偏移、传统观念固化、师资队伍匮乏以及培养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与县域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由对称性依赖退变为非对称性依赖,发展渐入困境。因此,政府应多措并举,一方面保障县域职业教育的投入稳定,增强其资源获得能力;另一方面提振县域职业教育的产出效率,优化其资源转化效率,最终促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加速推进县域振兴。  相似文献   

12.
县域城乡融合对于实现超大规模人口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背景,可对县域城乡融合进程中空间、要素、产业服务融合的经验样态及其实践逻辑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空间一体化治理、要素市场化改革、产业融合化发展与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当前县域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机制。不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形塑了县域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与治理结构,在结构耦合中展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三重逻辑。立足于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战略导向,从全领域共建城乡空间、全过程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全方位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可进一步推动我国县域城乡发展迈向更加平衡而充分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对全国百强县发展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泰来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的个案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县域实情,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于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落实该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具体发展战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浏阳撤县建市20多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明显加速,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发展提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浏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有六点:一是大力发展城乡交通,加快融城步伐;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城乡发展;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助推乡镇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美丽浏阳;六是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7.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和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从机制、力量、资本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县城经济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探讨转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县域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多元产业支撑机制,寻求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山西资源型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产业类型为标准对辽宁省县域地区进行划分,运用主成分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进行评分与排序。通过对县域产业类型与经济竞争力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作为中观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增长极、点轴和网络模式中进行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可以优先实施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和城乡统筹战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同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寻求有效、合理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