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2.
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舜徽(1911、8、5-1992、11、27),湖南沅江人,自学成才.早年在长沙雅礼等中学任教,自1941年起,先后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北平民国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51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并任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任会长.在治学上,博览群书,走通博之路,于小学、经学、史学、文献学等均有精深研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绍明,男,1930年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广东省珠海市(原属中山县)。幼年时值抗战,在后方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就读。1946-1948年在北平清华大学先修班听课。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  相似文献   

5.
胡剑 《四川档案》2015,(2):62-64
国立中学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开办的中等学校,始建于1938年,终结于1946年。当年的国立中学,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颇具影响的传奇,曾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诗人贺敬之,以及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等,都是抗战时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我国共存在过五座国立图书馆,其中,北平图书馆和中央图书馆发展历程相似,历史地位相仿,组织机构相近,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学术研究所作的贡献相当,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立图书馆之双星。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秋,成都市外东高攀桥侧一座僻静的古刹“桂溪寺”内成立了一所私立初级中学——桂溪中学,这是一所由国立四川大学进步学生社团——中国教师社成立的中学。在四川大学馆藏历史档案和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中,保存了国立四川大学中共地下党成员组织领导的学生社团建校的经过。在那风雨如晦的时代,它践行着国立四川大学中许多党员和进步青年教师的革命信念和治学理想。川大“中国教师社”和学校的筹备1945年初,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生黄大洲,  相似文献   

8.
陈竹隐(1903-1990)[1],四川成都人,早年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曾任青岛电话局话务员、北平社会局第二救济院主任兼教员、香山中学教员、北平北方中学教员、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1932年与朱自清结婚,1948年朱自清去世后,到清华图书馆工作,直至1970年离休.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爱好昆曲,热爱图书馆工作,有独立的个性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王如筠,原籍山东省青岛市。1948年17岁时,为了将来能在北平报考大学,由青岛文德女子中学转学来到北平,在慕贞女校插班读高中二年级。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进入良乡中央团校学习。1950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工作。从此定居北京,一直到1996年去世,再未回过老家。母亲留下的遗物,记录了她在解放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史料》2006,(2):95-112
法律援助是司法中为保障公民平等行使权利而对有困难者给以减、免有关费用等特殊帮助的制度。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国时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问出现了律师制度中最具有法律援助性质的贫民法律扶助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律师有组织地无偿为贫民提供法律服务。1934年,南京政府司法部批准了中华民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公会附设贫民法律扶助会暂行规则》,作为实施贫民法律扶助的基本规范。1941年,司法部又公布了《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将扶助对象由“贫民”改为“平民”,规定了律师公会承担平民法律扶助的事项。与此相配套,1941年颁布的《律师法》也增加了法律扶助的内容。1946年10月,北平律师公会依据《律师法》的规定制定“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同时呈报北平地方法院和北平市社会局,后经几番修改,形成“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并呈请北平地方法院转呈司法行政部,于民国三十六(1947)年十月三日京(36)指(参)字第二四四八七号指令准予备案。本组史料即反映了“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的制定经过。此外,北京市档案馆还保存有1947年初北平律师公会会员进行平民法律扶助的备案材料。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号:J2—2—162、J65—3—518。[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赖晨 《档案天地》2012,(8):33-34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北平有两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相似文献   

12.
陈翰伯     
我祖籍江苏苏州,于1914年3月出生于天津。在天津上完小学、中学。在高中二年级“九一八”事变以后,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参加了一些天津党的外围工作。1932年我到北平,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冬,在党的领导下,我和几个同学共同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1936年2月,我在燕大入党,后在党内任北平学联党团书记之职。1936年夏毕业后到上海,在全国学联参加过短期筹备工作。1936年11月到  相似文献   

13.
西苑中学档案职业高中班三十八名学生于八月份来市档案馆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内容是整理北京市同业工会档案和北平地方法院的刑事案卷.同学们共整理案卷四  相似文献   

14.
刘奎 《中国图书评论》2011,(10):117-118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洋两端回到沈阳,参加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纪念他那一代漂泊的灵魂。”时间贯穿的是整个20世纪,空间则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图书馆是本省成立较早①的,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1955年,它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合并,组成今天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担负着本省图书资源、目录检索、图书馆学研究和业务辅导中心的任务。但是,广东省图书馆究竟成立于何时?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其一为“1910年说”。例如广东省立图书馆:《复员三年——35年至37年度工作报告》谓:“本馆成立于清宣统二年,前身为‘广雅书局’,民元六月改称‘广东图书  相似文献   

16.
李赞周1920年农历6月出生于辽阳市。他从小喜欢画画,中学毕业后,李赞周读了2年师范,后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入学初期,他随郭百川先生学习西画、素描和色彩。听了齐白石先生讲的中国画课后,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年便改学国画,受教于溥心念等先生。  相似文献   

17.
李周峰 《历史档案》2012,(3):130-133
尚秉和(1870—1950年),字节之,自号石烟道人,又号滋溪老人,时人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人。幼承父训,苦读经史。1902年以优贡第四名中举,翌年中二甲进士,分工部始致仕。1928年北洋政府解体后,先后执教于国立清华大学、沈阳萃升书院、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潜心于讲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生辰:1926.8。17生凯虎籍贯:江苏扬州江泽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常委生辰:1928.10生肖:龙籍贯:四川成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生辰:1942.12生肖:马籍贯:安徽绩溪绦黯域醚戮国舞,’*华人民共脚国国髓于北平1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o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生辰:生肖:籍贯:1928.10龙湖南长沙生辰19349…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见国民党原“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副司令邓宝珊等,为绥远和平解放做准备。毛泽东说:“有过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不用兵了。可以先放一放,等待他们起义。……绥远问题可采取‘绥远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33号全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是今日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938年8月,院址在兰州十里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西北后方建立的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中学师资的最高学府,为国家和大西北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馆藏这部分历史档案,全面反映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历史,也是了解和研究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珍贵的史料。一、历史沿革:1902年12月,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创办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辛亥革命后,师范馆于1912年改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当时教育部司长陈宝泉担任校长。1923年7月1日,在北京高师的基础上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