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代修辞与借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借代修辞是借代义产生的根源,当然有一部分借代义的确是从修辞借代演变而来,但修辞借代并非借代义产生的唯一根源。借代只是一种手段,当人们掌握了借代这种方法时就会运用它赋予词新的意义。借代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早于修辞借代。  相似文献   

2.
《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否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同学们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如果教材能对该句涉及的并提修辞方法稍加说明的话,同学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并提",本作"并提分承",又叫"合叙""分承",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放在一起叙述,亦即把相同的句子成分放在一起,使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杨树达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解释说:"分叙则文繁","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但在理解时,要从文意人手,将原句  相似文献   

3.
语义修辞是利用言语单位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类修辞方法,实际存在五个小的类别,即同义选择修辞、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和上下义配置修辞.语义修辞对语义单位的选择和配置依据的是语义本身特点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产生修辞效能所凭依的也是这些语义特点和关系.语义修辞与辞格是不同视角的分类,关系交错.  相似文献   

4.
【解题思路】一、修辞方法类——针对运用某种(或某些)修辞方法的语句命题(1)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题干已点明的除外)。(2)明确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现将《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人作文,大量使用修辞方法。其中“互文”和“并提”是两种较为常见而又易于混淆的修辞方法。了解并掌握这两种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一互文的特点和用法互文也叫互言、互辞、互见、互  相似文献   

6.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掌握了这种修辞考法,对于词义解释和古文翻译都大有裨益。所谓“互文”,就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安排在上下句中或一句的上下段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可见,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文章语句工整,语言交相辉映,可收到耐人寻味、表意委婉、“文省而意存”的表达效果。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意思是…  相似文献   

7.
双语词典的翻译分为词目翻译和例证翻译,词目翻译是一种概括性、抽象性、简约性的,是一般语境下的概念义的翻译,是一种静态的翻译;例证翻译是在具体语境条件下围绕词目译义而进行的翻译,具有针对性,以体现词目词的语法特点、语用特点、修辞特点和文化特点为目的,是一种动态的翻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8.
英汉成语翻译在表层(字面含义)、深层(内在含义)和修辞层(比喻意义)三个方面表现得非常丰富。成语翻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如何处理英汉成语翻译,笔者归纳了对等、转换形象、直译、意译等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有特定的表达效果和目的,故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进行文体分析,了解其表达意图,从而决定译文文体的处理策略。本文以张爱玲小说《色·戒》及其蓝译本为分析对象,分四个层面/类别(词汇类、语法类、修辞类、衔接+语境类)进行讨论,揭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取舍。  相似文献   

10.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11.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12.
<正> 并提与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两种修辞方式。探讨此类修辞方式,对了解古人运用语言的匠心,提高我们阅读与欣赏古书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然则古汉语专著中切实考察并提与互文者尚未多见,古书的注解中亦尚未重视这些修辞现象。本文试图从并提与互文的释义、分类、运用等方面,谈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3.
并提界说     
一 1.1 并提也称合叙或分承,是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的语句合并成一个语句来表述,从而使结构紧凑,行文简炼,因此在现代汉语,特别是在新闻报道、行政公文中广为运用。如: (1)宁夏回族自治区邮电业去年固定资产、业务总量、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6%、53.4%和55.4%。( 《人民日报》1994年1月24日) 本句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邮电业去年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86%”、“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53.4%”和“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55.4%”三个句子并提而成的。 1.2 现代汉语中的并提句大多为主谓句,含有一层分承关系。如果以A、B分别代表  相似文献   

14.
马燕 《教师》2010,(6):121-122
广告语篇充满修辞。本文论证英汉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译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活译法。广告修辞翻译通常采用直译法,其他两种译法在许多情况下也必不可少。文章用丰富的例子说明这些译法的必要性、适应性和可行性。广告修辞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源语广告修辞之后,采用适当的译法,从目的语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合适的句式来忠实地再现源语广告修辞的显义、涵义和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古人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使用一些辞格,让语言变得或生动形象,或委婉曲折,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叙事、议论风格。对此,我们在翻译时不可不察。在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辞格有借喻、借代、用典、委婉、变文、互文、并提等,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1.借喻的翻译借喻,就是不出现要说的本体而用一个形象的喻体来直接表述的修辞方法。这种方式为古代学者所乐用,能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译出它的本体或将其译成一个明喻,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如贾谊的《过秦论》中的“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  相似文献   

16.
吴枫北 《海外英语》2013,(19):153-155
矛盾修辞法是各种修辞手法中的一朵奇葩,汉英双语皆然;其主要应用于词汇与语句两个层面,前者被称为矛盾修辞(Oxymoron),而后者则被称为似是而非(Paradox)。为了便于讨论,文章将Oxymoron与Paradox均归入矛盾修辞法之中。矛盾修辞法的普遍特征是标新立异、简洁明快、发人深省,表面上看似不合情理,实际上却高度和谐统一。修辞格的翻译对译者的智慧是一种考验,矛盾修辞法的翻译则更是如此。文章拟从宏观上对矛盾修辞法的语用翻译进行阐述,之后结合相关语用学理论原则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对矛盾修辞法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18.
(一)“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公输》)课本注释为:“义,理当。”这样全句翻译起来别扭。此处“义”应作“道义”、“正义”解好。翻译时,“义”按名词作状语处理,全句可译为:“我按道义、讲正义,坚持不杀人。”(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岳阳楼记》)课本对“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这两个词组的翻译分别是:“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和“处在僻  相似文献   

19.
郑慧 《海外英语》2011,(14):370-371
文化义是一个与概念义、语法义、修辞义等都密切相关却又不相同的词义种类,它是文化色彩的再现。近年来出现的英语新词,从其分布领域来看,这些新词与它们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在翻译这些英语新词时,译者应重视词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注重新词的文化义,从文化的角度来判断和选择词义,将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创造属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高雅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至善结合。修辞艺术又是文学艺术之美学价值的重要栽体和反映。文学翻译是再现原作之美与创造译作之美的精细艺术过程。关于修辞,本文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文学翻译要体现审美和造美的跨越,传义和传神的结合,以实现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