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相异于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苏联作家和20世纪后期俄罗斯其他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反映了俄罗斯犹太文学的新动向。在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乌利茨卡娅同时塑造了“美狄亚”和“山德拉”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把“美狄亚”这一约定俗成的“女巫”塑造成“圣母”,再通过“圣母”与“魔女”的对比,鸟利茨卡娅肯定了“解构”基础上的“多元”,但又批判了“解构”后的“虚无”。  相似文献   

2.
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不仅揭露时代背景下俄罗斯社会、家庭面临的诸多问题,而且也向人们展现出俄罗斯女性身上散发的独特魅力.本文以作家代表作《索涅奇卡》为例,从日常生活和内心活动等方面分析三个主人公的不同形象,表现俄罗斯女性博大的母爱以及探求内心平静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3.
《绿帐》是当代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长篇小说作品,小说描绘前苏联四十年间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一群"持不同政见者"的命运。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隐喻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小说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4.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乌利茨卡娅、托尔斯泰娅被称为"俄罗斯女性文学的三剑客"。她们都以女性的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剖析了处于社会边缘的俄罗斯女性在复杂环境下的生活。对生存本质悲剧性的描绘贯穿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创作核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交际原则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俄罗斯当代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戏剧《俄罗斯果酱》中的一段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揭示出人物之间的交际关系,进而为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阐释作品内涵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6.
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颇具影响力的作家。20世纪末,随着俄罗斯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在俄罗斯文坛大放异彩。她的作品形式多样,除散文、小说、剧本之外,她的童话创作也别具特色。但是研究者普遍将研究重心置于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小说创作上,往往忽略其童话创作。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童话创作的类型以及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描写家庭故事的创作风格,该小说又被称作"家庭小说"。作者将西诺谱里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置于百年历史背景下进行观察与书写,主要通过讲述人视角与人物内视角的不断转换与交织,勾勒出历史变迁、政权更迭下美狄娅家族的命运流转,以及以美狄娅为代表的女性的坚韧与对道德的坚守、新一代女性对自由的勇敢追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永恒女性”的崇拜是俄罗斯文化中一个古老的人文传统,也是俄罗斯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有着自己的概念体系,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形象体系。在俄罗斯作家的笔下,诞生了许多“永恒女性”的形象,她们既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永恒女性”的共同气质。索洛维约夫把“永恒女性”崇拜发展成一种完整的学说,即索菲娅学说。本文拟以索菲娅学说为切入点,深刻解读勃洛克和帕斯捷尔纳克作品中的“永恒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研究者把普希金到契诃夫这一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的俄国社会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并且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家。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1 9世纪俄国几位有代表性的主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各具特色,但从更深层次看,他们的文化品格在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体现在作品中则是圣母式的女性形象、深厚的东正教文化传统、以及甘愿承受苦难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邝丽莎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的中国他者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中国文化表现出既有排斥又有推崇的态度,同时还进行了对中国不同民族间史实的嫁接。这是由华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决定的。华裔女性作家从"我"这个独特而复杂的视角看中国这个他者,但中国他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这个观者的侧面形象。  相似文献   

11.
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2010年发表新作《暴风雪》,小说的写作传承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幻想和怪诞的元素,渗透了后现代主义的世界理念,使《暴风雪》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特质。作家在小说中把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巧妙融合,思考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永恒隔膜,展现了无限的俄罗斯空间,塑造了无法被征服的暴风雪形象,并因此获得了俄罗斯"大书奖"。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挖掘作家的创作意图,并通过作品来审视作家本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俄语布克奖揭晓,<库科茨基医生的特殊病例>被评为该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其作者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成为俄语布克奖自1992年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作家.俄语布克奖在其10年的历史中,似乎总是对男性作家更加倾心,在获得过提名的56位作家中,包括乌利茨卡娅在内,只有11位是女性,她们分别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夜晚时分>,1992)、尼·戈尔拉诺娃(与其丈夫合著<教育小说>,1996)、奥·斯拉夫尼科娃(<像狗一样大的蜻蜓>,1997)、伊·波里扬斯卡娅(<影子的旅程>,1998)、亚·奇斯佳科娃(<对于她一人是否太多?>,1998)、亚·瓦西里耶娃(<我的小玛鲁夏>,1999)、维·普拉托娃(<岸>,1999)、玛·帕列伊(<午餐>,2000)、斯·申布伦(<玫瑰和菊花>,2000)和塔·托尔斯泰娅(<吉斯>,2001)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文学家,同时是一位女性作家的铁凝,在对女性文化及对母亲形象的探寻之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铁凝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一方面是对传统母亲的光辉形象的赞美,另一方面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对"传统慈母"的有力颠覆。  相似文献   

14.
爱情小说在俄国流亡作家布宁的创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女性人物形象构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作家反映现实、呈现生存本质的功能显现,也是他探索情感世界奥秘、叩问个体生命意义的一种形式,更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对形而上哲学思考的一种文化表征。研究布宁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布宁小说、解读俄罗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中国现代"海派"作家代表张爱玲和当代"汉味"作家代表池莉为例,就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题材、女性形象及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试通过解读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以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虚构人物的两部小说,探讨南非作家J.M.库切及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茨普金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以及两人寄寓其中的生命情绪、生命幻想、文化情绪、文化欲望,对两部小说的主要思想问题和表达形式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发。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俄文学家在塑造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时,"多余人"在爱情矛盾冲突中的性格特征是塑造其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多余人"在爱情生活中退缩、消极应对,甚至逃避时,俄罗斯女性对爱情追求的坚强决心和果敢行动也愈发与"多余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凸现了俄罗斯女性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作家的道德理想及时代对"新人"的期待和呼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作品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评论的焦点,而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一直较少受到关注。从铁凝《玫瑰门》中的男性形象,既可以窥见女性心理的细微变化,又可透见现今社会两性之间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女性形象是甘肃中短篇小说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一类人物形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农村女性的形象始终活跃在甘肃小说作家的笔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女性形象有发展有变化有继承有创新,其书写意义也呈现出历史性的变化:1.八十年代:作家对乡土文化价值的认可。2.九十年代:作家对乡土文化的理性思考。3.二十一世纪初:作家的心灵徘徊于城乡之间。这种变化启示我们去思考甘肃乡土小说作家未来的写作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李聪 《考试周刊》2009,(43):29-31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文拟从莱辛不同创作时期的众多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揭示女性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表现出的极强自我意识。随着“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也得以增强。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下的男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