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诗歌语言中的隐喻是诗人隐喻思维的表现.该文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中的隐喻,并谈谈弗洛斯特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隐喻观、图形与背景理论和图式理论等角度来阐述认知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成人高校的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高校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和职业追求为最高目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成人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索了隐喻认知功能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启示,提出了隐喻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从而达到成人学生掌握语言、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隐喻的认知特性。通过对隐喻认知过程和人类认知规律的研究,文章认为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分析了应用于英语学习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2.
陈艳 《文教资料》2010,(3):16-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对于研究词义的演变和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汉语中由“牛”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对有关“牛”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作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中的隐喻丰富多彩,但过去的研究多从修辞等层面着手,这种方法限制了研究的立体性、系统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相结合,对诗歌隐喻类型及其功能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将诗歌隐喻分为语音隐喻、词汇隐喻和诗形隐喻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在诗歌中的功能问题,从而解决了传统上划分的零碎和不一致现象,为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认知方法。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的认知研究比较广泛,涉及到很多领域。就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来讲,多数研究集中在隐喻研究方面。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首中关于时间的隐喻,并尝试讨论其时间隐喻的构成和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其可行性。作者尝试用时间的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来分析莎士比亚表达其时间主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从认知的框架来解读文学作品,更能揭示语言中蕴舍的意识与语言形式的关系。本文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理论模式,即图形一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并拟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对《春》这一诗歌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指出认知语言学对文体学结合的方法更能解释对诗歌语言的选择,为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研课题。现代语言学已不再把隐喻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周围的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文章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认知功能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隐喻认知规律来培养隐喻能力,进而开拓语言创新思维.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散见在认知语言学著作里.学者王寅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的问题并指出,良好的隐喻能力有助于语言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本项目课题的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为指导,以隐喻为栽体,拟从隐喻产...  相似文献   

18.
曾婧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3-105,122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工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拥有其特有的隐喻结构,形成不同文化间的隐喻差异。现在,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正确理解语言背后的隐喻文化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准确的目的语,实现沟通间的无障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隐喻形成的认知因素,隐喻与文化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隐喻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文化的对比,提醒学习者在词汇的学习中形成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认知与文化特征.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人类一种常见情感——悲伤情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悲伤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语言在悲伤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的异同,最终构建了悲伤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以指导语言学习者如何运用隐喻语言来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