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刘宗岐 《快乐阅读》2013,(12):84-84
有人问杨正宁教授: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相比孰优孰劣?他回答说:不能笼统地说,应该是各有优劣,他最后概括了一句话:“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杨振宁教授的这句话清晰地反映了出了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教育比较模式化,而西方的教育则比较自由化,就是说不像我们的教学那样死,可能比较鼓励敢于创新。严谨是优势,我们不能丢掉,但创新精神不够,应该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已经成为语文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有创新呢?(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掌握创新的主要方法和途径1.关注生活,大胆质疑。巴金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创新型国家有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努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目前,国家创新体系与基础教育的关联尚未引起充分关注。基础教育作为各类人才培育的“摇篮”,理应为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奠基。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对礼貌的概念与中国的有所不同。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请(please)”、“对不起(excuse me)”和“谢谢(thank you)”的用法。我注意到,在大多数场合,中国人和我们一样常常用“请”这个字,但在某些场合你们又不用。比如,中国教师在他们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很少说“请坐”,中国的交警在他们值勤时也不太习惯用“请(please)”、“对不起(excuse me)”和“谢谢(thank you)”这些话语。在餐桌上,我们说“请把盐递给我”,而不是自己伸手去拿。假如你们去美国,那么,当情况需要时可别忘了说“请”。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是步入21世纪的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和着力点。什么是“创新”?“创新”(innovation)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再次发现。“创新”与“创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并不等同。“创造”(creation)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则既包含“前所未有”,又包容“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因此,“创新”比“创造”涵盖更宽泛,“创新”的最高层次是“创造”。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宋春悦)11月27日,第十五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13位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优秀工作者凭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及其在各自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获奖。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事实上,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一次次获得好成绩而百年来诺贝尔奖却一直与中国人无缘。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创新型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美国的30位互联网专家组织了“跨越网络革命性创新的障碍”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由Tom Anderson、Larry Peterson、Scott Shenker以及Jonathan Tumer等人发起的,会议向NSF(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交了相关的报告。在这个研讨会报告的基础上,一个美国网络研究领域重构下一代互联网的计划——GENI项目逐渐成形。2005年8月底,NSF专家在费域的科学讨论会上首次公开讨论了这一项目,目标是创建一个新的互联网和分布式系统架构,其设想超出了目前渐进式改进Internet的努力范围,预计将耗资3亿美金,为期10年。目前,该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3亿美元的投入预算还处于评估之中。GENI于2006年2月从原有的“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ing Investegations”(全球网络探索环境)更名为“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全球网络创新环境),这一更名体现了其革命性的主旨。本刊将分三期对“跨越网络革命性创新的障碍”研讨会报告进行全文译介,奉献给关注并正在进行互联网研究的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11.
付跃钦 《继续教育》2002,16(6):20-2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目标,并对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江泽民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六大”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把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党和国…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教育释义“创新”(innovation)一词作为学术用语首先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所确立的。犤1犦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后的一系列论著中,特别是1939年出版的《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s)一书中,熊彼特进一步完善了其“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降低成本),由此会产生超…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企业普遍以创新与变革为最高价值观,抛弃僵化和保守,推崇变化和灵活,在创新和变化中寻求和把握机会,并使员工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如“追求卓越”就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三大价值观之一,GE(通用电气公司)以“进步是我们最主要的产品”为基本理念,HP(惠普公司)则强调“以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度而自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重建(一)──张岱年教授“综创论”访谈录刘仲林问:张老师,您在本世纪头十年中诞生,在世纪末十年中仍在孜孜不倦探索。您不仅是中国学术世纪发展的见证人,而且是一位重要的参创者。您的“综合创造论”(以下简称“综创论”)经过60年风雨,正在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美中教育交流服务中心(ESEC)邀请,山东省教育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培训考察团一行23人,于2002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美国教育进行了为期17天的考察,其间先后考察了加州州立大学SANBERNADINO分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GATEWAY教育科技公司、硅谷、蒙特立维斯塔(MONTEREYVISTA)小学、阿罕布拉中学(ALHAMBRA)、洛杉矶教育厅等。先后听取了“美国教育发展研究新趋势及成果”、“美国基础教育体制”、“美国教育标准”、“美国社会的创新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等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6.
吴永军 《教书育人》2006,(11):27-30
一、一个亟待纠正的长期存在的误解 在关于“基础与创新”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及能力不足;美国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强。如果我们泛泛而谈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某种“理论”的出发点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6月14日,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与《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联合举办了“创新设计和工程训练中心新闻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宣布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将联合各地职业院校、美国UGS公司、惠普公司、戴尔公司、北京普兰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和《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部分国内机床企业,建立“创新设计和工程训练中心”(简称“创新工训中心”)。  相似文献   

18.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和杨振宁曾不谋而合地指出 :中国学校较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 ,注重书本应试能力 ,中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十年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是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明显不足 ,使他们在思维活跃程度、动手能力的创新精神上不如人家。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明显不足 :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教育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挖掘潜能 ,从事“创新”的缺陷。基于上述认识 ,笔者就从化学科的教育思想及…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时代要求、专业特点以及几年来工作中大胆尝试的经验,构建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总体框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培养途径。即统筹规划课内教学(第一课堂)、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充分利用三种“课堂”的优势互补性,将教学改革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公认的纺织大国,要想从世界跨国供应链的低端步入高端,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要不断创新,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而且还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美国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源地,许多成功的美国企业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借鉴美国企业培育创新文化的经验,对于培育发展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文化,增强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