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在校期间社会适应性培养和训练应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景  吴继霞 《文教资料》2008,(6):201-202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的认同程度和价值评判,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挑战.本文分析了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弱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应重视体育锻炼防范“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保障他们的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过程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后期,开始步入成人的成熟期阶段,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黄金阶段。大学生要重视并坚持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体质,保障身体健康,将自己的才智奉献给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如何,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养。当前关注大学生的新闻中,发现大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直接影响初次涉世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水平的发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针对社会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7):141-142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主体人才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高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好坏。本文从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方法,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并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的未来。近年来中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营养状况等方面得到全面改善,银川市教育局对银川市部分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综合国力提高.就业难使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干预,了解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SCL-90症状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探讨独立院校大学生体育课中运用拓展训练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教学能够显著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依据拓展训练先进的理念和训练方法,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及其专业特点,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设备以及良好的周边环境,创设一系列富有独立院校特色的拓展训练项目,试图将目前成功应用于社会培训业的部分拓展训练内容引入独立院校,与学校体育相融合,探索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与和谐。但现阶段,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多角度的调查分析,文章提出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新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由于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不够理想,提升贫困大学生适应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适应大学环境的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以及他们将来投身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逢其时的大学生将面临更多竞争与挑战;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特点,采取多种心理调适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敢于面对现实,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适应带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角色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压力的适应、就业选择的适应等等。从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入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是否理想,就业的质量、水平如何,既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与归属感,更关系到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必要性、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内容、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方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认为其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与大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地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健全,使部分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心理困境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大学生心理困境的表现、原因出发,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实践的相关性,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社会实践方面找到新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