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张军波 《中华武术》2007,(11):52-54
河南省禹州市张书勇发来E-mail我一直练习陈式太极拳,在这些年的练习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陈式太极拳中"内气"和"内劲"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正雷答:关于太极拳的内气,人们都觉得很神秘,论述的人也很多。我认为,内气可以看作是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在体内产生的一种微量元素(姑且这么说吧)。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能感  相似文献   

2.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3):45-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江西省大余新城中学钟荣鹏同学问: 我是一名中学生,初学杨式太极拳,很想得到名家的指导。我想向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杨式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2.太极拳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4,(11):58-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国家武术教练秦庆丰 我学太极拳一年了。想请教陈正雷老师两个问题。 1.练陈式太极拳是口呼鼻吸还是全部用鼻子呼吸?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中华武术》2003,(8):57-57
长春市张小华问: 《中华武术》第六期太极拳健身特刊太好了!有专家、太极拳名家谈太极拳的文章,有六大太极拳名家拳谱,还有太极拳健身50问,这些都给了我很大启发。这期杂志真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我想问的问题是六大太极拳名家的十三式太极拳的光盘在哪里可以购买到?  相似文献   

5.
张峻峰 《精武》2007,(4):39-39
一提到太极拳,人们总是会讲到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怎样才能把太极拳理念运用到生活中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简要地谈谈自身的体会。就我个人的看法,练太极拳有这么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练陈式太极拳是从2000年10月开始的,至今已有七年。坚持每天打太极拳,从来没有间断过,基本上做到风雨无阻.寒暑不易,简直成了太极迷。我当初为什么要学陈式太极拳?最主要原因是疾病把我逼出来的。我是一名军人,担任部队领导职务几十年,由于部队工作训练特别辛苦,我一直在艰苦地区工作,常常加班加  相似文献   

7.
我叫姜研,今年九岁。在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上四年级。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爱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我是怎样爱上太极拳的呢?这要从头说起。听妈妈说,我在幼儿时,身体非常瘦弱。我也恍惚记得,我已上小学了,还为不愿吃药打针而哭闹过。我身体不好,学习不好,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他们为我犯愁时,胡启贤爷爷创编的“原地少儿太极拳”开班教学。妈妈听说,跟胡爷爷练拳的孩子身体学习都很好,就赶快给我报了名,于是我就成了这个学习班年龄最小的学员。当妈妈对我说让我学太极拳时,我问妈妈什么是太极拳?妈妈说:“早晨广场上爷…  相似文献   

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4):55-56
本期出场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意拳名家姚承荣 河北张家口市读者张红军问: 我是个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喜欢武式太极拳,跟当地的老师学了两年。现在我想向乔松茂老师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太极拳论中强调含胸拔背、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可是我看到乔松茂老师的许多拳照却不是这样。而是身子微微向后靠,像是靠在什么东西上;胸不是含着,而是舒胸,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气派。这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名家信箱     
安徽祁门县汪新华来信:我多年学习太极拳并教授太极拳,现有两个问题向太极拳专家和名家请教。1.太极拳八法中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掤的读音应该是什么?我们一般都读péng,可是在《辞海》中的读音为bīng。请问这个字应该怎么读?2.在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都要求实式、48式等太极拳要求的虚脚转动明显不同,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动作,都是重心后坐,虚脚脚掌翘起,用脚跟转动。我认为,现代太极拳改编得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这句话:“路,没有错,错的只是选择;爱,没有错,错的只是缘分。”其实习练太极拳何曾不是?学练太极拳也有个选择问题,选对选错,结果不同。练好太极拳要选好方式方法,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养生益寿的目的。我在练拳.传拳中经常有人提出练习太极拳的困惑问题,下面就太极拳习练的关键问题提示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谭克明 《武当》2004,(8):21-21
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不是单纯的肌肉锻炼,不能练成太极操,要练成身心兼顾,内外兼修,既能强化生理,又有主要心理功能的太极拳。怎样去练习和掌握太极拳这一养生之道?我认为,首先要学基本功和要领,诸如手法、步法、身法等。练好太极拳,跟起梁盖屋一样,得首先打好基础。其次还要掌握太极拳套路中动作的内外相合,周身一家,方能锻炼出意气贯串不断。  相似文献   

12.
刘月兰 《武当》2015,(1):30-31
习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不少人在学练太极拳时却一味地贪多求快,甚至把太极拳演练成了广播操、柔软操,给太极拳固有的"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技法蒙上了阴霾,使太极拳失去了她固有的光辉。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练好太极拳呢?现将我多年习练太极拳的亲身感悟和体会阐述如下,以资共勉。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各个学术领域要造就人才,都需要"高人点化"。有一句话叫做"学拳容易改拳难",拳路错了,基础功架歪了,那就如同顽疾,难治也难改。幸运的是,我于1991年一开始学习太  相似文献   

13.
赵艳华 《精武》2010,(5):65-65
从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太极拳运动开始,我就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小时候身体瘦弱,不爱运动,武术更是从未沾过边。我是个性格急躁的人,听朋友介绍太极拳是较好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祛病健身,还能防身御敌,我便耐着性子去学起了太极拳。很快学会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经过近半年的太极拳运动,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了,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我也越来越喜欢太极拳了。  相似文献   

14.
李师融 《武当》2007,(2):29-32
“太极拳”这一名称,何时开始命名,由谁命名?太极拳名和《太极拳论》有什么关系?太极拳和“十三势”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太极拳源流研究中,人们很希望彻底弄清。笔者据十余年的源流研究所知,书之于世,供同好拳友参考,也望指正。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太极宗师》播映后.引起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迷惑:从头到尾都是讲打的。这就是太极拳吗?为什么与我们数年(或数十年)所练的套路讲的疗疾健身完全不同?到底谁练的是太极拳.谁练的是伪劣品或变种?再加上后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太极拳真功夫要失传?》一文,更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感到困惑,而对正昏昏然授拳的为数不少的太极拳教师们更是轰响了闷雷。  相似文献   

1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4):58-59
我学习陈式太极拳已经五年了,学习完套路后不久就学习推手。由于我个子比较小,身体又瘦弱,所以在和身高力大的人推手时,总是非常被动,人家站着不动我都推不动,人家一用劲,我就抵挡不住。太极拳能够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可是我却做不到。请问在推手时,身体瘦小的人怎样才能够战胜身高体壮的对手?  相似文献   

1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6):58-58
本期出场名家: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伸三安徽省霍邱县潘文玉问: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开始学习太极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柔韧基本功,有些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比如:蹬脚、分脚、仆步、歇步、坐盘、跌叉等。我曾加强柔韧基本功练习,但是效果不明显。请问,老人能不能练习柔韧性的基本功?怎样练习柔韧基本功?能达到什么程度?崔仲三答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可以进行柔韧性练习,但是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身体素质不断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这种变化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在做柔韧性练习时,第一不要有攀比心理,盲目攀比,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做柔韧性练习,一定要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8.
谢千里 《精武》2007,(4):22-22
一、缠丝劲的真意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武当》2011,(6):37-38
太极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中外。太极拳源于何处?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电影《太极张三丰》,都把张三丰算作太极拳的创始人,而把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算作太极拳的发祥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太极拳究竟是来源于一个人,还是来源于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带着疑问,笔者走进武当,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中外人民的青睐,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病、或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更把它作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选运动项目。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拳的起步时间晚,因此,很多人的拳打得不标准,给外界人的印象只是老头老太太在那"摸鱼",毫无美感可言,因此它的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那么,中老年人能不能学好太极拳?怎样才能在学会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把拳打出太极味,打得规范、美观,真正使太极拳发挥它的强身健体的作用。我是2004年在我5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七年来,我从一个不懂太极拳的老太太,到2008年参加香港第六届国际武术节成为女子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冠军队的成员。回顾自己七年来学习太极拳的经历,认真加以总结,相信对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会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