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亚运会男子冠亚军决赛的8场比赛作为考察对象,对比赛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推踢、前横踢、后横踢、双飞、后踢、下劈、旋踢、旋风踢等)、击头和击腹的得分、以及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各类技术使用前3位依次为后横踢、前横踢、推踢;得分技术前3位依次为下劈、后横踢、前横踢。反向技术较正向技术运用难度大,但超过正向技术的使用效果。比赛中高难技术的使用逐渐增多,组合使用所产生的有效击打等技术将有着较大的发展与提高空间。间接攻击明显高于直接攻击得分,直接攻击得分较为困难,大力发展间接得分特别是间接攻击头部得分方式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因犯规而带来的扣分应引起充分注意,教练员必须采用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地提高运动员思想意识,并形成习惯,以意识的提高来带动训练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吴静钰2008年北京奥运会4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比赛中吴静钰总是积极主动,能有效把握进攻的时机,她爆发力和柔韧性俱佳,攻击性强,得分能力突出;在常用技术中,前横踢、后横踢和下劈是吴静钰在比赛当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使用率占80%以上;前横踢、后横踢和下劈也是吴静钰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得分率占85%;高难度击头腿法使用率和得分率很高,占总得分的50%,但直接击头击倒对手没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3.
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和战术两个维度对运用电子护具和普通护具的第29届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和2009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4个级别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护具应用后,男子前横踢、下劈、后旋侧踢等技术的使用率有所提高,后横踢的使用率降低;前横踢、后横踢、双飞、后踢成功率降低,而拳击打、侧踢、后旋、旋风踢的成功率却提高了;前横踢、下劈、后旋、拳击打的得分率明显提高,后横踢的得分率降低,双飞不变.男子击头使用率、成功率和得分率均明显提高,击躯干使用率、成功率和得分率却降低.男子各战术使用率差异不大;直接进攻、间接进攻的成功率和得分率有所降低;直接反击和攻防转换的成功率与得分率则有所提高;防守反击成功率和得分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跆拳道是一个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型代谢类型的运动,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横踢耐力的影响。方法:以温州医学院跆拳道队1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按训练年限、训练水平和性别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除正常的训练外,进行8周的每周三次,每次4组,每组4次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照组运动员进行常规训练。结果:1、8周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65次连续横踢速度从37.76s提高到35.18s,对照组运动员从37.09s提高到36.35s,两组都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进步更多。2、实验组运动员在65次连续横踢后的即刻血乳酸水平比实验前下降明显,但峰值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通过8周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可以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使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续横踢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躯干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转动,这种转动对横踢动作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有利提高横踢的打击效果。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躯干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躯干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躯干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横踢在跆拳道比赛制胜因素中处于核心位置,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在发展己方队员横踢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训练队员相关制衡对方横踢技术的防守及防守反击技术;在克制对方横踢技术发挥的同时尽量的发挥己方的横踢技术,以达到制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女子49kg级是我国跆拳道的优势夺金项目,本文对该级别世界积分排名前3的运动员在2022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的竞技表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世界女子跆拳道49kg级优秀运动员应用常规技术得分、二次技术的单次得分分值较高。主要常规得分技术是后横踢,前侧踢,其次是里合下劈和前摆踢,旋转技术运用及得分少。二次技术的得分体现在前横踢、下劈、前侧踢技术的击打部位变化和技术种类间转变;得分技术时机主要是与对手近身时得分,其次是在对手注意力不集中和击打过程中得分,抓住对手技术起点得分位居第三;得分技术的击打部位较为平均,击头得分的技术有:下劈、横踢、摆踢;击打躯干技术有:横踢、拳、侧踢;进攻战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得分次数最多,迎击战术其次,反击战术无技术得分。  相似文献   

8.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上肢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摆动,这种摆动除了起平衡作用外,再就是有利于躯干的扭转。研究中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上肢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上肢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上肢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运用JE-TB0810八通道肌电采集测试系统和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两名国际健将级跆拳道运动员分别进行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旨在确定跆拳道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主要发力肌肉、肌肉用力持续时间、肌肉用力大小以及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其次是诊断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的髋、膝关节在不同运动速度下肌力的屈伸比例、异侧同名肌群的肌力比例和肌肉功率特征.研究发现:在后横踢左脚前右脚后的实战动作技术中,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股二头肌、左右侧臀大肌、右股直肌、左右股内侧肌、左股直肌、腓肠肌.在诊断分析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时,需要考虑髋、膝关节屈伸肌力和做功功率的平衡性,以及左右侧同名肌群肌力和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在跆拳道比赛中取胜得分最多的攻击腿法要算横踢,横踢的得分率在每场比赛取胜中往往都占据90%以上,即10分当中有9分数横踢得分。从最初训练跆拳道的横踢到强化横  相似文献   

11.
张航 《少年体育训练》2013,(2):60-61,59
横踢又被称作是抡踢,是跆拳道所有技术当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腿法,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率较高的动作之一,也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技术,具有较强攻击性和猛然性。可在进攻和反击战术中击打对手除去背部脊柱垂直部分的躯干部以及抛去后脑的面部得分。我国男子与女子运动员横踢技术较为熟练,但在衍生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本文通过对2011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与女子分别2个级别,一共4场比赛的录像中我国运动员对横踢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横踢技术在比赛中击打的情况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一、精心选择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跆拳道360度转身横踢动作,为高中选项教学跆拳道模块"转身横踢"单元中的第三次课,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年级)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转身横踢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一个360度转身动作并连贯起来完成,即为360度转身横踢动作。该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及方向感、距离感非常有益,同时,学好该动作可为今后的跆拳道进一步修炼做铺垫。基于学生具体学情及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将本次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360度转体的动作,其难点在于如何将转体与横踢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技术多是以腿的踢击为主要进攻手段,“后横踢”是众多腿法中一种简单、有效的表现形式和得分方法。我们根据几年来从事跆拳道运动的经验和感受,简要谈一谈在练习“后横踢”技术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一、提膝是提高“后横踢”技术速度、高度的必要条件。跆拳道的技术表现路线大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以东京奥运会男子58kg共19场比赛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级别整体技战术共性与冠军技战术个性。结论:1)共性方面,该级别动作速度快,技术储备全面且打法多样;整体形成先前腿技术破坏,再采用正拳、后横踢等技术的进攻模式;得分前动作多样化,得分后偏向控制距离;以进攻为主,取得胜利的运动员都具备多种战术使用能力;直接得分采用后横踢、正拳和旋转技术,控腿变线得分主要采用前横踢、侧踢和下劈。2)个性方面,D.VITO集中使用侧踢技术来应对对手动作速度快的特点;找到得分时机后采用侵略性更强的后横踢和侧踢技术;偏向进攻-迎击型,得分前后的动作选择多以腿法为主;攻守兼备的侧踢连击和控腿变线技术成为他本届奥运会的一大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进行转动力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是目前我国跆拳道运动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对此本文以后横踢动作为例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进攻腿的打击速度,肌肉对骨杠杆的动力矩,肢体相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以及躯干的协调与配合等方面,是影响横踢打击效果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只有抓住这些关键因素,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加以指导,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成志 《健与美》2023,(8):101-103
自跆拳道运动从国外引进至我国以来,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很多学校开设了跆拳道课程,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跆拳道是一项实战性强的竞技项目,腿法技术在此项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腿法技术中的横踢技术最为常用。因此,在训练中,横踢成为所有训练内容的重中之重。文章就横踢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尝试探究青少年学生如何有效开展训练与比赛的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运动生物力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利用影像技术对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下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认为:上肢对跆拳道整个横踢技术动作的运用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相比,束手横踢由于没有上肢的协调配合,技术的动作时间延长了;击打阶段横踢的速度、力量等也都相应有所减慢。文章最后指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今后应注意上肢及躯干爆发力的训练,从而带动下肢的运动。使下肢获得更大的动作速度和更好的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观察等方法对2008奥运会跆拳道世界区资格赛我国重点级别对手的技战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女子-49kg、+67 kg级跆拳道技战术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结论:女子-49kg选手左右横踢技术踢击数量平衡而娴熟,右实战势对阵的前脚横踢技术是女子-49kg的弱点技术。右后横踢在女子小级别中得分比例最高,后踢技术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其它技术的得分率。女子+67kg级别战术应用,进攻与反击战术的应用数量总体持平,子大级别选手反击得分比例高于进攻得分的比例,与女子小级别该项数值刚好相反。右后横踢的得分比例较高,得分主要以迎击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后横踢是跆拳道的重点腿法技术动作之一,在实战中经常被跆拳道运动员所使用。本文针对这一动作,对其运用特征进行分析。从时间、关节角度、重心移动、上肢动作和躯干动作五个方面,论述了后横踢这一技术动作的时间分配特征、关节角度变化特征、重心移动特征、上肢特征以及躯干特征,为跆拳道后横踢技术动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进攻武器:前踢和横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军 《中华武术》2001,(12):56-58
一、前踢 前踢是学习横踢的基础,在品势中常被使用。 (一)动作过程 1.右架站立,重心移至左腿(图1a)。 2.提起右大腿同时髋部略向左转,膝盖朝前,脚面稍绷直,双手握拳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图1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