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画外音的大量运用作为影片一大特色,既很好地把握并传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还对剧情进行了画面外的解释和补充,实现了对剧情的建构。同时通过对叙事时间的调整,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话语。画外音在影片中的叙事功能,对于影片风格的定位、叙事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摹和情感的渲染等方面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9月8日被发现在美国洛杉矶独居寓所逝世,享年75岁。 张爱玲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河北丰润人,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香港大学肄业。她曾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写小说,《倾城之恋》是她的早年成名作。她的许多作品如《秧歌》、《流言》、《怨女》、《半生缘》、《惘然记》等,以及翻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4.
淳子 《图书馆杂志》2011,(6):97-104
淳子,上海女作家,著有散文、小说、剧本等200多万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 1993年,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足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张活生生的城市地图,于是,饶有兴趣地把张爱玲与城市的关系作为一门显学来把玩。  相似文献   

5.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惯于用摄影、美术等手段,制造一种暧昧的电影色调.渲染旖旎阴柔的画面风格。本文着眼于其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探讨其在尊重小说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出色电影技巧。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讲述了一群爱国学生刺杀汉奸未遂反被处决的悲剧故事。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在淡化了原小说中刺杀汉奸的那种激扬的爱国情绪的同时,又对原小说故事情节进行了扩展和增添。改编对于作品合理的延伸使原故事中对人性关照的主题在电影中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社于2000年年底推出了电影小说《刮痧》,而电影《刮痧》2000年底同期公映则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强光亮点。这一种借力造势的出版运作方式及电影编剧之一的旅美作家王小平女士在电影素材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的成功,使这部既源于电影又区别于电影的“电影小说”带着新异的特色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 在近十年的留美生活中,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孽缘》、《白色圣诞》、《曝光》等作品的王小平对种种发生在身边的华人遭遇深有感触,时时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声所震憾,于是,她和她的丈夫,我国著名影视导演郑晓龙在美国经…  相似文献   

8.
<正>整理者言:在整理沈寂先生(1924.9—2016.5)的遗稿时,偶见一册褚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沈老参与《色戒》拍摄的种种细节,弥足珍贵。经仔细整理,节选刊发于此。沈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与《色戒》小说作者张爱玲过从甚多。在电影《色戒》拍摄过程中,被李安导演邀为顾问。初识李安导演2006年7月6日上午,李安派陈风雷(上影厂老美工师之子)和李超华(香港感觉创作室电影有限公司《色戒》摄制组制片)来我家,口称  相似文献   

9.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特刊推荐     
《半生缘》:人生有些事情无法回头 国家话剧院和香港进念·二十面体合作的多媒体音乐话剧《半生缘》无疑是三月里最引人注目的一台戏。“张爱玲”这三个字永远是眼球焦点,更何况这一次是由刘若英主演,而张艾嘉的旁白则串起整个故事。才女诠释才女,让这部戏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还有导演林弈华。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借舞台和张爱玲对话,从《心经》、《怨女》、《列女传》、《华丽缘》至《断章记》,再到近年的《张爱玲,请留言》,然后是这部“由性格而决定的爱情悲剧”。 和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版以及林心如主演的电视版相比,这  相似文献   

11.
李王侠 《兰台世界》2012,(22):95-9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均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作。除此之外,熟谙英语的张爱玲也向国人翻译和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之一便包括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且被认为是该部小说的首个中文译本。一、张爱玲的英文学术造诣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家族显赫,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发表到电影改编上映已经过去20年。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了大时代变迁的史诗,而对于小说争论和电影改编曲折的20年似乎也反射了一个新时代转型期的精神挣扎作为当代中国最历尽周折的小说之一,《白鹿原》衍生出一部更加历尽周折的电影似乎在预料之中。二十年来,不可开交的争论似乎在《白鹿原》里缭绕不去。这部气局堂堂的作品从一出生便路途艰辛:小说删改后才终于获得茅盾文学奖,影视改编迟迟不批,获准拍摄后又数次易主,一波三折。而好容易拍摄完毕,初剪版本还得到  相似文献   

13.
1973年,斯蒂芬·金的妻子从垃圾堆中捡回其处女作《卡丽》的手稿,书出版后一炮而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斯蒂芬·金因此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惊悚小说大师,其作品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3亿册。金的全部作品中80%被搬上银幕,早期的恐怖小说均被改编为电影,总数量在在世作家中,无人能出其右。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库布里克导演、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闪灵》(1980年);施瓦辛格主演的《过关斩将》(1982年);罗伯·雷纳导演的《与我同行》(1986年);雷纳导演,凯茜·贝茨和詹姆斯·凯恩主演的《危情十日》(1990年);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蒂姆·罗…  相似文献   

14.
最近,顾长卫导演的电影《最爱》和香港导演刘伟强的力作《不再让你孤单》进行票房PK,顾长卫说:“一部电影就是讲一个故事,最后得看究竞谁的故事讲得更好了!”作为复杂文化作品的电影尚且如此,较之显得简单的新闻作品更应该为读者讲述完整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青蛇》是一部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由香港鬼才导演徐克执导的经典奇幻影视作品。原作小说通过清冷诡谲、犀利敏锐的笔触刻画了人性,而徐克导演以男性视角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角色特征平衡处理,在保持浓郁的个人电影风格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其对于所处时代人性与欲望的思考以及先锋式的改编。通过老练细腻的影视语言表现了角色丰富而强烈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心理影片特质,更添人文主义情怀色彩。本文从人物心理人格视角出发,解读影片中关于人性与情爱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阳 《今传媒》2021,29(4):91-93
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处于中间枢纽的张艺谋以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身份完成了小说文本文字符号向电影视觉符号转化的跨文化创造。从小说中江南后花园知识女性的颓靡到电影中北方高门大院女性的挣扎,从小说中井边紫藤花的盛开到电影中红灯笼的高挂,笔者将以传播学的解码、编码视角拓宽影视改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品《白雪公主与猎人》在延续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叙事结构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影视改编.该作品将白雪公主与王后作为女性欲望与理性的两个不同面向,在父权社会干预下由分离到合而为一的历程经由视听语言进行阐释,影片由两性之间权力冲突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即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融合,从而探寻人的本质存在的优化路径,其巧妙的叙事结构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8.
常静  秦明超 《今传媒》2016,(4):96-97
文学与电影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文学(尤其是小说)为电影提供充实的素材.电影必须从间接的"祖宗",从具有数千年悠久传统的文学、戏剧和造型艺术那里寻找资源,来构成电影表现形式.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往昔.在霍建起的影像下经过导演的改编,一切的残酷似乎变得柔和温情起来.  相似文献   

19.
潘昕彤 《大观周刊》2012,(30):35-35
作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特吕弗的自传性电影《四百下》、《二十岁的爱情》、《床第之间》等影片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其中《四百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着"新浪潮"作品被评论家承认,成为新浪潮电影流派的开山之作,是艺术电影史上一座丰碑。本文以《四百下》作为起点,从特吕弗出发,探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艺术理念与时代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禾刀 《声屏世界》2013,(2):72-72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作品,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经为中国电影奉献过优秀的文学剧本……这段时间的几个重大文化事件。似乎都在阐明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性。文学真就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