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彭莲萍  吴凡 《今传媒》2003,(5):27-28
周五工作制的推行和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的延长,旅游文化的方兴未艾都使得受众对报纸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报纸在观念上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报纸不仅要记录社会的历史进程,更要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节假日里人们需要调节身心,放松精神。受此启发,媒体开始在周末或节假日增加文艺、休闲等各种专副刊的内容,报纸也在不断扩版风潮中增加了旅游专刊。其内容丰富多彩,以旅游消费的生活服务性见长,并且不断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中,很多媒体相继推出专刊便是应对竞争的一种手段,并且专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读者往往把专刊作为衡量报纸质量的标准。一、教育新闻的特点地市党报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教育新闻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新闻在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3.
当下,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但无论何种媒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编辑队伍。笔者在山西吕梁日报社从事经济专刊的编辑工作,一直觉得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决定了其责任的重大,其中,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而素质和能力则是要靠在不断地报纸编辑过程中培养、积累的。笔者认为,在正确的办报导向、宽松的办报环境之下,要办好党报专刊,最重要的是培养  相似文献   

4.
看客 《青年记者》2007,(5):59-59
随着股市的向好,读者对财经信息的关注与需求也日渐增多,一些媒体纷纷推出了理财专刊,这是对市场灵敏反应的表现,增强了媒体的服务性,是好事。  相似文献   

5.
李秀娟 《今传媒》2023,(10):25-28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用户数量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为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流媒体要积极运用短视频,将自身内容生产优势与短视频传播优势相融合,优化重大主题报道的呈现形式,创新传播载体。本文从传播渠道、内容呈现、话语权等角度分析了短视频时代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路,并结合主流媒体运用短视频时遇到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伊始,就成立了新闻专刊部。作为党报一个非常重要的采编部门,新闻专刊部下设“乡村教育”、“人文地理”、“种植天地”、“养殖大观”、“健康养生”等专版,其中副刊也包括在内。《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版二版为要闻版、综合新闻版,主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刊登有关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定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7.
王雷 《新闻前哨》2008,(6):44-45
电视媒体以其特有优势,对公众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大众文化色彩,在成本压力下,有向商业化靠拢的趋势,而忽视其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我们应该呼唤电视媒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塑造优秀的电视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与报纸共同争夺读者的激烈竞争中,报纸在保证要闻版、综合版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改版、扩版的创新尝试。葫芦岛日报社编委会针对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以“新闻立报,读者至上”为办报宗旨,近两年来,葫芦岛日报创办了《交通》、《教育》等一系列专刊专版,在读者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葫芦岛日报开辟出一条按读者取向,精细划分读者群的改版新路。  相似文献   

9.
网中有报,报中有网。作为地市党报的专刊编辑,在互联网时代,既要充分发挥传统纸质媒体自身的长处,又要巧借新媒体的优势,发挥网络和平面媒体的互动效应,不断扩大报纸专刊影响力。视角之一:运用网络做好主旋律互动  相似文献   

10.
重大主题报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动员和主动协同的功能,可以提高宣传影响力和助力社会治理。融媒体时代下,重大主题报道有必要加强媒体联动,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优势,使重大主题报道“更鲜、更活”。本文主要介绍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联动报道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新闻报道实践提出重大主题报道中媒体联动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陆先高 《传媒》2021,(20):12-14
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宣传主题,主流媒体积极策划,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坚持融合创新,充分展现了在主题宣传方面的引领力.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笔者通过在光明日报的实践,总结了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的三个维度:议题设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新媒体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面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态势,电视媒体和电视人锐意应变创新,充分发挥独特的电视传播优势,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报道理念,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确立电视在媒体与群中的优势地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体现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举措,进行了一番阐述和剖析,为实践创作提供了一个参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时代,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新旧交织,进入了报纸广告经营"战国"时代。报纸媒体在内容上除做好新闻外,都相继花大力气办起各种按行业分类的广告经营专刊。其目的是为了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相关行业,以此做大市场,更多地吸纳广告资源,并树立其媒体在相关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现在的广告经营专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登载科、教、文、卫为主的纯专业性专刊了,呈现在广大读者眼前的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经济专刊"。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张好的报纸不仅需要内容上吸引人,而且要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地球村频发的爆炸性信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闻大战。此间,电视媒体和电视人锐意应变创新,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传播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抢占制高点,确立了电视在媒体群中的优势地位。由电视媒体的表现和发展势头笔者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电视媒体的优势地位仍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5.
余来 《新闻世界》2013,(1):23-2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电视教育频道作为教育事业重任的承担者,肩负着传播教育理念、普及全民教育的重大使命。虽然先天具有专业化的优势,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育频道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部分教育电视台未能经受住各种市场利益的诱惑,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导致自身价值定位出现了偏差。这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张文红 《出版广角》2016,(15):12-14
随着技术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领域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已经形成。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对我国出版教育产生了三大影响。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对出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我国出版教育必须做好三个坚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先;坚持“无用之学”;坚持“视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晚报是大众媒体。(二)媒体市场的细分化使晚报专刊至今方兴未艾。(三)晚报专刊应以服务读者为重要办刊宗旨。(四)提高晚报专刊的亲和力要有“好看脸”、“侠义心”、“热肚肠” ,以使报纸得人心而得“天下”。(一 )有人说 ,中国媒体在世纪之交跨入了真正的“战国时代” ,在白热化的竞争交战中 ,死死生生 ,合纵连横 ,绘就了一幅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兴旺、波澜壮阔的图景。更有人注意到 ,这二十年来 ,全国数千家报纸———不管是中央和地方省市的机关报 ,还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专业报、行业报 ,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 ,似有一…  相似文献   

18.
梁红岩 《记者摇篮》2006,(12):50-51
每天早晨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新闻播报前,首先会向受众传递当天的互动话题,请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与之互动。走入网络,在阅读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后,受众可以立即发帖子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广播,受众更是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直接与主持人交流。凡此种种,就是互动。时下,媒体已从主观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发展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通过互动,使节目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互动,已成为传媒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互动,直接牵制着媒体在受众…  相似文献   

19.
对于媒体而言,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是绝好的报道资源;不同属性的媒体都能从中开掘出想要的题材。《21世纪经济报道》在北京奥运500天倒计时的当天,就推出了自己的奥运专刊。奥运蛋糕如何切《21世纪经济报道》之所以创立这一专刊,一是因为北京奥运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从一份经济类报纸的角度看,有无穷的报道空间。在这个国内外媒体的竞技场上,报纸如能有突出  相似文献   

20.
赵珊 《新闻通讯》2012,(12):51-5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形成了报刊书籍、广播电视、新兴媒体“三足鼎立”的媒体新格局,其形其势已使镜头、声音在内的诸种新闻表达不断突破信息传播的地域界限、时间界限和形态界限。这一传播趋势给电视频道的新闻主题报道优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重大主题报道亟待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