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学科实践是实现新时代课程育人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课程是结构化的学科体系,为学科设置总体框架。学科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育人价值要通过学科实践来实现。学科实践是课程育人的主要实现方式。不同学科实践实现课程育人的方式各有侧重。学科知识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探中学”和“用中学”;活动技能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做中学”和“创中学”;教育活动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悟中学”。学科实践实现课程育人的策略主要有:凸显学生主体,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设计真实性学习任务,打开学生的实践张力;建构“教—学(做)—评一致”的实践育人路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将“综合”和“活动”共同纳入课程结构,构成了以“学生-活动-教师”为轴心的课程模式。这种以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要求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探索新知,在交往中共建意义。教师和学生是彼此的倾听者、平等的对话者、过程的合作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共同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把“学科”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内容要“新”初中政治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要紧贴学生生活,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的设置既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又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的13个学科,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学生潜能、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若干可供选修的模块内容。这些课程都是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课业。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大独立的学习领域,是此次课改的“亮点”,它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品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学习方式。为了达到和实现以上教育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还“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期望通过设计多种育人途径各显其能达到和谐互补渗透融合,发挥其综合功能,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主题式学科实践活动。以七年级“会说的的青铜器”一课为例,教师可着眼于教材文本、突破教材视角,将学科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与活动课程的“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有机结合,构建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都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分科主义”盛行的国度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课程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是一门让学生长远受益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些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拓展综合实践课程时空范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最新出版的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方琼汕 《天津教育》2022,(23):120-122
<正>笔者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有八年,一路走来,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八年来,笔者尝试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和学生一起从身边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整理资料、观察、交流、分步合作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活动没有现成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中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与具有统一编制教材的学科课程形态具有很大的不同。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抓住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关键,积极进行尝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引导小学生既做课程资源消费者,又当课程资源开发者;组织活动要使学生回归生活、了解与热爱生活;综合实践要关注过程、强化参与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魏正亚 《考试周刊》2007,(12):91-92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今天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新理念召唤新课堂实践: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动”的过程,学会求知,促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几个典型案例,对当前学科整合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阐述了信息技术理论发展与整合教学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尝试构建一个以活动为核心的问题-活动模型,期待通过将所建模型过程化,结合信息技术的“嵌入”,弥补传统和现代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差距”,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加快学科整合实施的进度。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东北师大附小自2001年9月开展“南湖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于2002年5月将“研究性学习”并入学校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自己概念的形成实验研究》课题中,使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逐步深入,结合学校的实际,他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六个领域,即志愿者活动、学校大型活动、班团队活动、假日活动、学年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在近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萌生了许多深切的感悟,同时也有一些困惑,下面请听听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晨晨 《文教资料》2013,(33):167-168
地方大学应消解学术型本科和职业型院校“学科体系”与“实践体系”二元对立课程模式,建构“知行一体”特色课程体系。“知行体系”课程兼容科学性和情境性原则,重在基于建构性原则,重构课程内容的序化标准。强调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结构,还原为行动体系中的生成结构,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的课程理念与学科定位,其实现需要通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和实践来支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活动设计可以从“有什么用”“怎么使用”“谁来使用”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和理解,以此构成了“活动—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维度)、“活动—情境—议题”(实践维度)、“活动—学生—教师”(主体维度)三个层面的活动设计思路。以活动设计的这三个维度为指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态的转变,从而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的教科书呈现与教学落实上确立起行动共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体系所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课程形态。因此它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其它学科课程的知识支持;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又在实际运用当中拓展和加深了其它学科课程的知识,具有“知识促进”的功能。以言语学习为例,精心设计,组织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促进言语学习、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言语学习的契机“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因此,言语能力说到底就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即…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经验课程,它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中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我校利用海校资源开发了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走进海洋,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引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海洋奥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更会使学生能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学科课程关注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关注直接经验,二者的对立不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完善。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内化思想政治知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增强价值观念认同。在课程实施中,要以学习系统的思想政治知识为主,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