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编辑修改加工稿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编辑费力最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改正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深化、提炼与补充主题;调整框架结构、理清逻辑层次;观点的修正和材料的补充.还有一些常规性的修改,诸如删繁去冗,规范数字、字体用法,统一专门术语,核对引文,查对资料,纠正标点符号之讹及病句、错别字,一般性文字润色等.  相似文献   

2.
核对引文是编辑不可推卸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编辑有四重责任。其中一是对引用者负责,帮助他纠正引用中可能发生的失误;其二是对被引用者负责,避免其文句被错用、歪曲、篡改,避免被人把他没有讲过的话加到他的头上;其三是对读者和其他传播媒介的受众负责,不使他们接受错误的信息;其四是对出版物和其他传播媒介的质量负责,因为引文的准确和适当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既然如此,编辑就只有认真对待、谨慎从事的义务,没有听之任之、大而化之的权利。现在颇有一部分编辑借口“文责自负”,根本就不核对引文,这是很不应该的。 或曰:核对引文,不就是保证引文和原文相符,没有错漏字吗?雕虫小技,何足道哉!此言大谬。核对引文,首先当然要保证引文和原文相符,没有错、漏、衍字(包括标点符号),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史资料》总第五期上有柳亚子1945年12月14日给马歇尔的一封信,其首句“倾闻大施(使)东来”只有六个字,却错了两个字。“倾”为“侧”之误,“施”为“旆”之误。“旆”是旗帜的通称。“大旆”犹“大驾”,是函牍中的客套话,不料误作“大施”,还自作聪明,在“施”字之下括注一个“使”字,以为“施”是“使”的笔误。有趣的是,该刊封二就是柳函的原稿,编辑只要核对  相似文献   

3.
编之初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没有发稿权,由老编辑带着“学徒”,跟着老编辑看稿,但没有署名权。我做编辑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我的“师傅”编辑的一本名为《通俗(资本论)》的书稿核对原文。这是一本字数约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既然是解读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的图书,引文和注释自然是少不了的,几乎每一页都有引文和注  相似文献   

4.
书刊引文的编校处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郝诗仙著者撰文时引自其他作品或资料的语句,谓之引文。引文的用意在于支持自己的观点、替代自己要说的话和作为论说对象。引文的原则是贴切、准确、规范,引文失误的原因也都与此相关。以下几点是编辑处理书刊引文时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加工是编辑在审稿的基础上,按照出版要求并考虑读者需要,对作者的原稿进行的修改和整理。它的要求是:提高原稿的思想、科学和文字水平,清除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缺陷和差错,并在原稿上加各种必要的技术性标注,使之符合排版、制版和校对的要求,以确保图书的质量。编辑加工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内容加工:消除各种政治性差错,主要是政治思想、观点等差错;对学术性、知识性问题的处理和事实材料的订正;引文的核对,等等。2.形式加工:主要包括结构、标题、逻辑、字词、语法、修辞、标点等。3.技术加工:主要包括全…  相似文献   

6.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  相似文献   

7.
编辑核对外文参考文献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功员  谢锡增 《编辑学报》2006,18(4):273-274
对5位主张核对参考文献的编辑所编发的文后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编辑认真对待参考文献并核对之,可使外文参考文献著录的错误率降低约50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 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起两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阅读习惯的桥梁,让一本"舶来品"的书稿"入乡随俗",甚至要化腐朽为神奇,将一本"选题失误"或者有翻译瑕疵的书稿进行弥补和创新,达到"二次策划"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其畅销潜质.  相似文献   

9.
应该重视科技期刊引文的内在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焰 《编辑学报》1995,7(3):167-169
目前,对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研究,多局限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方面,注意其外观的规范化,而对引文的内在质量,即所引文献内容是否准确、适当有所忽略。由于引文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可对作者的某些论点、数据、资料提供科学根据,因此引文准确与否与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相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为了探讨引文内容准确性与科技论文质量的关系,笔者以本人承担责任编辑的一期《中华医学杂志》为例,对其所刊出的全部论著中的引文原文逐一查阅,比较核对其引文是否准确,分析其对期刊内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核对论文基金资助项目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二强  李轶  王家勤 《编辑学报》2006,18(3):191-192
随着科技期刊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增多,对其真实性及正确性的核对工作理应受到编辑的重视.核对的方法一般有2种,其一核对作者寄来的基金项目批文或证书复印件,其二充分应用网络进行网络核对.这2种方法中,前者是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引用古籍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七种主要错误,认为在引用古籍时,作者自身不重视引文、电子文稿的使用、出版事业现状、转引是造成引文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用古籍必须认真核对原文,力争引用最新权威版本,遵守著作权法关于古籍引用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图书付型样的抽查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有关引文核对的典型实例,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谈谈编辑复核史籍引文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术期刊中所发表的文章引用古典文献中的某些内容是很普遍的现象(史籍引文几乎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本文主要针对学术期刊而言.),一般将引用的内容称为引文.引文少则几字,多则数句乃至成段.引用的目的主要是藉以立论,或说明某些问题.引文必须准确无误,如果引文有误,即使文章论证恢宏雄健,其学术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如果这类文章得以刊发,将给学术刊物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编辑在工作中有必要对史籍引文进行复核.编辑复核引文的必要性,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一、复核引文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需要一份期刊的学术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引文质量的高低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份期刊中的史籍引文屡屡出现差错,即使它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我们也很难说这是一份高水平的期刊.按常理推想,人们会认为引文都是录自古代典籍,原文照录,不会有什么差错.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情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在我们收到的稿件中,引文不准确、张冠李戴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那些颇有名气的专家学者也不免出这样或那样的纰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1.转引别人文章中的引文,自己并未复核原文,因此将错就错,以讹传讹.2.摘录时粗心大意,将个别字句或标点录错.3.对史料不作细致甄别,草率引用.一篇学术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技编辑是否应该改稿、怎样改稿的争论,在出版界至今仍是各持己见。一种观点主张不改稿;另一种观点主张改稿,但着重于语法修辞、名词术语、查对引文、统一规格、技术处理等方面。笔者也是主张改稿的,但在怎样改稿上与目前主张改稿之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学术论著的出版质量,探讨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的规范化使用。文章介绍了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的作用,说明了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应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最常发现的问题,具体包括:引而不标,不加甄选地转引、滥引,断章取义、歪曲引用,引文量少或引文时间陈旧,引文存在知识性偏差,引文标注格式不规范等。提出出版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作者与编辑的责任:一方面引导作者严肃对待引文及其标注,另一方面编辑在验收、审读、加工环节须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期刊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核对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薛镭 《编辑学报》2004,16(6):414-415
通过对中华医学系列的某3份核心期刊的4位编辑工作者核对的140条文后参考文献情况的调查,认为科技期刊论文文后参考文献与原文献不符的现状令人担忧.提出了核对作者提供的参考文献首页复印件的方法,其特点是省去了编辑的2次检出文后参考文献的重复运作,并且便于反复核查校对,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后参考文献的编排差错率.  相似文献   

17.
赵贤瑶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0):139-143
简述引文失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重新阐释引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引文的实质内容与外观形式进行界定和区分,确立6项引文原则,并逆向运用于引文微观测评。从引文必备要素的广度和引证效果的深度两个维度,引入关联度、适量度、准确度、规范度、引证强度5项测评指标,构建引文微观测评指标体系及其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编辑发现和剔除虚假引文和错误引用问题,也适用于论著引证强度分析以及对期刊编辑质量的深度评价,还适用于基于引文分析的其他学术评价,为引文分析奠定科学、准确的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引文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著录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助力出版界打造学术精品,提升我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规范实施已近十年,但学术著作引文和参考文献著录错误仍然普遍存在。本文结合编辑实践,从引文、引文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三个方面对学术著作中引文和参考文献常见著录错误进行辨析,并提出了从出版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到编辑提高个人学术素养等多方面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传统文化类图书成为很多出版社新的增长点.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有关传统文化的图书,有的出版社把古籍进行影印出版,有的出版社组织专家对经典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还有的出版社把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按一定体例组织起来,形成供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与一般图书相比,传统文化类图书涉及的内容广泛,不同学者对其中有些内容的理解不同,不同版本对其中个别字、词的处理不同.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类图书的编校质量,本文从引文核对、译文推敲、出处核查、地名人名查证、故事梳理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类书稿的编辑要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供同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20.
吴彤 《新闻爱好者》2011,(4):110-111
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引用古籍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七种主要错误,认为在引用古籍时,作者自身不重视引文、电子文稿的使用、出版事业现状、转引是造成引文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用古籍必须认真核对原文,力争引用最新权威版本,遵守著作权法关于古籍引用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