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同时也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弥补其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民族文化自信、自豪感,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甄英英 《海外英语》2024,(6):238-240
民族文化自信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当代年轻人肩负着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而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与继承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部分,对培养新时代传统文化接班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并围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育背景宏观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职校生增强民族文化自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自信对于民族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品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文中就加强小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并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工具,也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对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如果小学语文教育中忽略了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传承,或是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会导致学生对我国文化缺乏认同感、创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不高、对多元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等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注重感受文化独特魅力和价值等,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给中华民族以精神给养,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发成长。本文将分析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基于二者结合的现状分析不足与原因,并且提出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现代教学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相结合,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时间的表达方式、探索日晷的运行方式以及研究干支纪年法的排列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素养,增加民族自信,也使得小学数学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变得更加深刻有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王世亮 《成才之路》2023,(16):13-16
陕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丰富英语教学内容都有积极的影响。文章综合梳理文献,简要介绍陕北传统文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角度探究陕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同时根据高校英语优秀教学案例,细致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帮助高校学生从陕北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2.
吴娜 《文教资料》2020,(6):74-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标志和智慧结晶.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个途径,以期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理念,它深深扎根于文化自信,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来源,它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对文化的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全球化的复杂形势,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重重困境,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根据文化的前后继承性特点,文化自信的构建绝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继承与发扬。文化自信的构建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次思索。本篇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究文化自信构建的途径。从传统中继承,从传统中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新时期文化自信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母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强国战略决策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场所,理应担当起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88):154-156
众所周知,要想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支撑和基础。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传统民居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根基。故而文章从传统民居艺术的传承以及在传统民居艺术欣赏课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义。在现实性上,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体认着民族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意涵之主体认同,而且固基着其“五个认同”归属确证之价值自觉,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滋养,弘扬于革命文化之精神赓续,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熔铸。基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场景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之历史根基,在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中夯实文化自信之精神底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时代精神中激发文化自信之内涵活力,既共演着文化自信自强价值理路的实然面向,也基于实践论域澄明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也是文化自信养成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是成就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艺术、杂艺百技和风俗习惯三个维度分析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道技合一、叙事视角多元、叙事时空多变的文本特点,并解析其背后蕴藏的成就文化自信的爱国情怀、远大理想、奋斗精神和民本思想等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已不言自明。小学生是祖国明天美好未来的寄望,在德育课堂中对他们做好引导、滋养是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此,本文在阐述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精粹,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后,渐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和气度,成为培育我们民族的品德和精神。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在教学中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养料,提高学生尊道贵德、律己修身、诚信如礼、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方面的道德人文素养。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