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和普及,媒介发展全面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广播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播媒体为了抢抓发展机遇,必须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发挥自身强大优势,借助新媒体的资源,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台网融合、台网一体化之路,打造全新的全媒体聚合平台,增强广播媒体的媒介竞争力,促进广播媒体更加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播媒体如何更加高效地借助新媒体的角度探析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方针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欢迎,这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也为了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就必须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去新的生机活力。为此,广播媒体要更加注重倾听受众反馈意见,要在创新中提高节目质量,还要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探索建设广播全媒体平台,从而实现良好的媒体融合发展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传播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广播媒体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对此,广播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谋求创新发展之路,将新媒体和广播媒体有效融合,促进媒体传播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同新媒体逐渐相互融合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媒体时代。本文简要分析了推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希望为推动传统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陆敏 《声屏世界》2013,(6):64-65
在全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推动着各类新媒体快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与新媒体的相互博弈中呈现出融合和互补的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地市级广播如何借助融媒体时代的东风更好更快地发展?融媒体到底为地市级广播提供了哪些突围的便利条件?我们通过深入了解融媒体、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作为受众,同样也需要融合转化。新的时代背景下,该怎样引导传统广播听众转化为新媒体的“粉丝”呢?本文从广播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在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关概念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兴媒介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与青睐,这对于广播等一系列的传统媒体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得传统媒体感受到生存压力。要使传统媒体恢复生机,需要实现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这也是推动我国整个媒体行业有序发展的可行之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媒体既要在新的市场喜好中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又要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播出品质,同时还要培育复合型新传媒人才,积极探索与构建现代广播全媒体网络平台,并以此达到良好的新媒体融合与发展效应。本文以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研究出发点,展开了深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介融合预示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在传播理念及形态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为适应这些变革,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等9家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广播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就“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总议题及相关分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本文首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概述,然后根据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广播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挖掘广播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本文先就新媒体时代对广播媒体的冲击作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发展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市场化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策略,包括落实大数据营销、打造融媒体平台、广播的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传统媒体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弱点和局限,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更是无法快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生存困境.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对自身进行变革,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实现以变革求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目的.本文就结合当前县市级媒体的实际,简单分析了在新时代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广播来说,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强化其在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选择更为灵活和广播特点契合的平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广播在新媒体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一定困难。传统广播要想再发展,必须谋求转型,不放弃自己的核心价值优势,融入互联网思维,实行全媒体化运作,采用数据化管理,加大与新媒体的合作,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媒介传播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主动融入新媒体,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电视媒体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兰金龙 《新闻知识》2015,(2):111-112
新闻传播业已进入了自媒体为重要交互工具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研究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亟需进行节目内容的变革,传播方式的转变,打造权威信息平台,探索应用全媒体云计算平台等方面提出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19.
王成梧 《传媒》2018,(2):23-25
媒体融合大时代,传统广播转型发展成为潮流趋向.在新技术、新媒体、新思想层出不穷的时代,传统广播如何借融合之力创新发展?媒体格局大变的背景下,传统广播如何实现优势升级,适应新潮流?广播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变革仍在继续,一套行之有效、普遍认可的转型方案尚未形成.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媒体格局怎样演变,广播作为内容生产专业机构的属性不变,以直播流支撑的社交媒体功能不变,与新技术、新平台融合发展的方向不变,面向市场主动营销的策略不变.广播人要坚守住这些基本理念和根本方法,转型的大方向就不会错.基于此,笔者以传统广播的内容升级、渠道融合、互动创新、营销策略四个方面为切入口,从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广播转型的策略,试图为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转型找到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种新兴媒体迎来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兴媒体越发受到欢迎,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可改变当前传统广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够扩大传统广播受众群体,使广播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促进广播行业科学稳定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需要依托新媒体,更新管理观念、注重市场再定位、构建专业化的队伍,从而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