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师专业伦理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又决定了教师专业伦理与其他专业伦理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进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更体现公共服务性、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专业伦理发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教师意愿为主体,辅之以学生的视角,尝试建构教师专业化时代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职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已经达成较强共识,对教师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自主性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教师对处理与学生、职业、同事关系时适用的行为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识.建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法律层面,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应与《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配套进行;在价值理想层面,应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来重建师德原则;在规则层面,应对教师行为禁令进行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从事学习专业、学科专业及教授专业过程中所结成的基本关系与应该遵守的基本精神、规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素养。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应基于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与伦理学理论,从纵横两向搭建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建构的分析框架。教师专业伦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强整体性,由教师学习专业伦理、教师学科专业伦理、教师教授专业伦理三个核心知识单元构成,每个知识单元又包括伦理精神、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及伦理素养四个基本维度。全面构建以“全专业属性”为导向的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能在提高我国师德建设实效性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师德也要随之转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伦理课程发展需要从“专业性”向“德性”转变,追求“全人教育”,强调“人本化”。教师伦理课程框架建立需要摆脱身份伦理束缚而向角色伦理转换,围绕学生“身心”发展,将教师伦理发展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伦理课程实施应注意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施教者需要拥有卓越的美德和高超的教育技艺,而教师道德相对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言,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由于教师身处于学生、同事、家长与学校领导共同构成的复杂教育场域,各主体追求的目标、遵守的规范、坚持的立场和秉持的价值观并非平行互补,导致了“师生”“同侪”“家校”“师校”四类伦理困境。为了缓解教师道德焦虑,依据现行决策缺陷,提出从单一走向共融的伦理思维转变、从无助走向协助的决策环境构建、从踌躇走向有序的决策过程规范三类解困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伦理过渡非常必要。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并突出“教育”、“专业”和“服务”三个核心理念,通过强化教育服务的自主与自律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等,努力形成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  相似文献   

7.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管理人员等相关主体进行专业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事实和伦理行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教师职业发展、道德成长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教师专业伦理基本内涵解读出发,分析教师专业伦理失范的现象及原因,探究教师专业伦理重塑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劳动具有活动的教育性、劳动主体与对象的主体性、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教育活动过程评估与管理的困难等特征。教师伦理不仅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也不同于“教师专业道德”。对于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和师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解决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观念上实现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的转移,在承认专业性存在的前提下从教师专业生活的需要出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和建设教师专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应是基于全面发展观的,然而,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着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建构相对滞后的不足。以道德理想主义、教师中心、集体本位和人情本位为价值取向.具有宏大叙述特征的中国传统“神圣伦理”和“红色伦理”已经不适合当代语境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时中关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对比分析,考量各自价值取向的差异,以资对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当代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英国和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在教师专业伦理研究上更为广泛和深入、制定的相应规范具体而操作性强,并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使得这两国的专业伦理教育更具时效性。我国当前正处于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应当很好地借鉴三国经验,促进传统的教师道德向现代教师专业化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是整体性发展。专业伦理混沌是教师发展的危机之一。好教师的伦理实现应当观照如下方面:专业伦理作为教师知识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专业自主决策是教师发展过程中伦理实践的基本特征;职场体验反思是教师专业伦理养成的内在要求;教师教育课程的"伦理"关注是实现教师发展的条件所在;好的专业生活体现了教师伦理实践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总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尚需提高;与同事的团结有待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欠深入、平等;不善于坚持专业判断;对社会(社区)没有尽专业之职责;对专业集体的责任履行不很充分。为此,本文建议要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为更好地履行保教职责、维护专业声誉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支持、指导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采取最有利于幼儿发展行为的准则.建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有利于规约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行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制定程序;应以培养幼儿园教师内在的自觉自律精神为宗旨;应以“底线伦理”的划定为主要任务;应强调实证研究方法;应重视专业伦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对于建构教师素养框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为框架,调查了解学生视角下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研究发现:学生认同教师需要具备七大素养,且认为自我素养和功能素养是最关键的素养,功能素养中“全人教育”素养更重要。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对于七大素养重要性的看法存在差异,学段越低的学生看法越“感性”,更重视教师的自我素养和社会素养,也更重视“育人素养”;学段越高的学生越“理性”,更重视认知素养,也更重视“教书素养”。建议可以将“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作为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的基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应凸显对教师自我素养与功能素养的要求,且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与行为规范。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幼儿园教师伦理建设展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独特性:主体上影响巨大,期待享有更高声望;内容上指向普遍行为,又具有特殊性;形式上有规范性文本,同时兼有非规范性要求;实践中有他律性的外在约束,需借助自律性来践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践行“师德为先、幼儿为本”,同时避免与幼儿过于亲密;严格遵循行为准则,坚决恪守行业底线;开展长期训练,感受伦理情境;掌握特殊知识,提升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在对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尚需要提高;与同事的团结有待于加强;与家长合作欠深入、平等;不善于坚持专业判断;对社会(社区)没有尽到专业之职责;履行对专业集体的责任不很充分.为此需要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伦理修养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师的专业伦理建设是中外教育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又存在诸多差异。比较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1997年9月1日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香港“教育工作者专业守则筹备委员会”1990年10月公布的《香港教育专业守则》和美国“国家教育协会”1975年颁布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三个重要文献,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在教师专业伦理在性质、建设主体、功能取向、适用对象、文本格式、内容、可操作性、实施及组织保证八个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中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学校中的“学习”,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事,校长、教师就是教学生学习的人,要求学生学习的人,他们本身被视为教育者而没有被定义成为学习者,所以,学校所关注的学习只是学生的学习。而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校长、教师更被视为学习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工作环境与学校文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成为学校变革与学校领导研究的中心问题。受“学习型组织”这一新概念的影响及其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探索的深入,学校越来越被视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学校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其本质就是要构建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的专业学习关系,而能萌发…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本文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和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