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不主张从局部、从细节上把握事物”。又如1989年张立文在《中州学刊》第2期上撰文,(《论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称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浑沌思维”,“它没有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门别类地从混沌中分离出来,而予以确定性的形象。”然而,本人以为这种观点是可以被证伪的。这里仅想提供科学技术的例子,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2.
《原野》与《呼啸山庄》的情境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4-108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而形成的差异性,有助于读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美学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  相似文献   

4.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5.
从《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方法出发,探讨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变化等角度去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引导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总体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重在理性的思维方式,钟嵘的《诗品》偏于诗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此种相异并不是绝对的,在局部上,《文心雕龙》又有诗性的成份,《诗品》亦有理性的因素,两者均未达到纯粹理性或纯粹诗性的维度,具有共同的印象式批评特征。这种批评的言说方式表现为自然性的言说和历史性的言说两种形式。它源于中国自然的思维习惯,并以此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典型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内在根据,规定了科学理论发展的方向,决定着科学家集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孕育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近代思维方式,是那种以人的理性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是那种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致使西方近代科学遥遥领先。我们只有借鉴西方近代思维方式,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来提高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把形而上学仅仅当作一种同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原本意义的严重遮蔽。形而上学首先是"第一哲学",它由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地建立,之后构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当中,也不仅仅存在片面、孤立、静止和不承认矛盾的思维方式,这种"知性思维方式"仅仅是黑格尔所批评的西方近代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思维方式,而决不是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全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作为西方最大的形而上学家,恰好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所以,把片面、孤立、静止和不承认矛盾的思维方式当作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代名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马宗霍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著述极多。其早年所撰《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初版于1925年,是五四以后最早出现、且很有影响的一部文学理论教科书。今天读来,仍有教益。一《概论》最大的特点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古文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古代文论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西方文论家。“中国历代的  相似文献   

10.
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西方哲学史,是孕育和走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过程。现代思维方式以理性思维、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为特征,对于仍处于现代化阶段的当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西方哲学史》教改应确立以"走向现代思维方式"为主线的思路,重构教学内容,走向学生本位和重视过程性考核,启发学生理解现代生活和现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