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庄稼年画"的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随着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武强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现如今的武强年画在文化产业、博物馆和传承人身份的转变3个向度昭示了其逐渐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研究戏曲年画,探索戏曲与年画关系,将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流传与接受产生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年画探源     
新春佳节,贴上年画,以示辞旧迎新,祝愿新年繁荣昌盛,这种风俗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年画是一种独立的绘画体裁,只因新年才贴,所以称为年画。年画的来源始于贴门神,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年画的兴起,是与雕版印刷技术分不开的。雕版印画的方法发明于唐代,到明朝,随着木版画的发展,年画才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明以前,年画的题材  相似文献   

4.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展现了农耕文明下广大民众用来驱鬼魅、纳吉祥,表达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工业文明兴起,这一画种逐渐式微。但是,年画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以其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各个时期的年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在对本民族文化精神进行解码。  相似文献   

5.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武强戏曲年画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房间布局,创造了"随类赋形"式的戏曲年画体裁。具有寓动于静、象征寓意、不拘一格、设色简明扼要的艺术特征。其戏曲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清中叶以后河北地区剧种间交流与融合的时代风貌,其次是地域文化传统与时代呼声的有机结合,第三注重画面在民族审美情趣影响下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6.
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抗日题材的武强年画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各自所在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古有民谣:“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说明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武强年画自元代初年祖版绘制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一种服务农家的节俗时令装饰品而存在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挖掘、继承、保护、发展和创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这种保护也使我们面临着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8.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淳朴浑厚的审美特征,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构图、用线以及设色等方面来揭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远去的年画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画盛行,尤其在农村,年画是新年的主题,也是生活贫富的象征,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据说还能驱凶迎祥。所以,每值岁末,年画市场火爆,家家户户忙着买年画,谁家里年画贴得多就很有面子,人们形容家贫常这样说:"家里穷得连张年画也贴不起",年画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  相似文献   

10.
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一种独有的绘画艺术形式 ,门神画又是民间木刻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神画形成发展于民间 ,在适合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基础上 ,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绘画的营养 ,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是劳动者自由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as是英语中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而且其用法很复杂.本文主要对as的一些疑难用法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了as作关系代词表示主句所表达的整个概念;as作连词引导让步状语从句;as表达类比;及as构成as much as,not as much as四方面的疑难用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方法的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蕴含三层旨趣,即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目前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已基本成熟,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也处在发展中,但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才刚刚萌芽。教育学只有在“课程”与“理论”之外,在学科方法以及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学科视界与理解方式,才能称之为完备的学术性学科。文章认为,成熟的教育学不仅意味着一门课程、一种理论,而且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宾阳客家话在当地称为新民话.语音跟梅州话相同的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基本读送气音;假开三与假开二的主要元音相同,都是[a];没有撮口呼;声调6类,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少部分全浊上声今读阴平.跟梅州话不同的是:精组少数字读舌尖中音[tth];心母和部分邪母、生母字读边擦音[f];精见晓匣诸母读塞擦音或塞音的送气音;流开一读[£i];较多的全浊去声字今读上声。  相似文献   

14.
横渠易学作为宋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横渠在建易时在参考、吸收汉易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易学观,文章从物象与易象,易象与气象,太极易象三部分分析得出象在《周易》中有可见的象,有不可见的象。可见的象,即为物象;不可见的象,即为爻象。爻象虽不可见,但其性有阴阳,故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卦中的阴阳爻来体悟和感受吉凶变化、悔吝刚柔。太极是《易传》中的一个概念,张载以此作为太虚之气的称谓。太极作为《周易》中的一个最大的象,象的作用在于表意。张载取太极易象在于以此以象太虚,以象徵“合两”之性。  相似文献   

15.
“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宗教归结为一种与世俗秩序并列又与其发生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体系。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信众心理层面考察了宗教的源起;解析了宗教对社会结构和信众所具有的多重功能;揭示了宗教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米为原料 ,以纯种培养的酵母为发酵剂 ,用小曲为糖化剂 ,在常温下发酵 8~ 9天酿制清酒。成品颜色淡黄 ,酒度高 ,酒质淡丽爽口 ,经蔗糖和蛋白糖调配后 ,甜醇可口 ,风味较好。此外 ,还以复合酶制剂为糖化剂试酿了全酶法清酒。成品酒的主要指标和小曲清酒接近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宏观结构中的脉络和主线,以及微观结构中的插曲、意象和道具等诸多元素。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综合使用了这些叙事元素,小说以主人公南昌的精神成长为主线,以小市民阿明的故事为插曲,以“光”为意象,以“书”为道具,使得全篇结构浑融契合,细致绵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行机制是一种实践逻辑。成都市的教师培训建立了以下运行机制:在培训全程的组织安排上,是"合—分—合,螺旋上升";在每次培训的构成要素上,是"学—研—培,结为一体";在培训活动的心理层面上,是"知—行—悟,有机融合";在培训进程的操作环节上,是"导—习—用,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