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新华日报》在一版上刊登了《“马丁文章风波”得到妥善处理》的报道,受到读者们的好评。这是一篇针对性、指导性强的理论新闻。它的特点是:立意比较新——新鲜的主题思想;角度比较新——选择了新的报道角度,读者关心的报道角度。它用具体的事实说明:繁荣社会科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气氛。人们对“马丁文章风波”的强烈反响,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贯彻“双百”方针问题、学术民主问题、理论发展的障碍问题、理论研究方向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必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媒体人世报道进行梳理和研究,为以后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从中发现问题,以提高媒体应对重大事件报道的能力。 我们选取在各个层次具有代表性的8种报纸,既有中央级的党报《人民日报》,也有地方性的党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同时也采用了《经济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这样中央和地方级的专业经济类报纸,另外也兼顾到了通俗类大众化报纸如《华西都市报》(四川省)、《新闻晨报》(上海市)、《南方都市报》(广东省)。时间确定为入世报道最为集中的2001年10月25日至2001年11月25日,力求使我们的研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1989年2月至1990年8月,笔者担任以犯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新生报》要闻版责任编辑。在编要闻版的实践中。我们根据中央关于“要多宣传群众”,“领导同志的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工作会议,不作公开报道”的精神,作了一些探索性尝试。在这一年半期间共出报76期,要闻版登载劳改系统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文字报道只有4篇(平均4个月1篇)。减少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这是为了使报纸更好地贴近实际,扩大信息量,通过增强服务性和可读性更有效地体现其指导性。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精心编发重要会议的报道。1989年《新生报》要闻版只登过1条业务会议的消息,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阿克苏垦区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这是考虑到罪犯们在服刑期间最关心的大事是积极改造能否减刑的问题。当时,正值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监内一些犯人  相似文献   

4.
石璟 《当代传播》2005,(6):93-95
19世纪末,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报道形式开始在美国报纸上运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则属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60分钟》因其对社会问题的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成为美国闻名遐迩的名牌栏目,自此彻底打破了电视媒介不能做调查性报道的观点,赋予调查性报道以新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话语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批有责任感、使命感、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创作者经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几年来的成功实践和历练打造, 在1996年5月推出了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作为一块试验田,《新闻调查》不负众望,高质量地完成了发端于西方的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化栽培,使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中国以鲜活的方式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代表作:《湖南治理“三山五岭”要还洞庭浩荡美景》(2001年9月9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反响:几位湖南省领导肯定说:这篇报道好,体现了党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的工作思路。这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头条报道出来,对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省人民都是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4日,一张新的体育周报《21世纪体育》在成都创刊。近一年内,2001年元旦财经类周报《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其后《经济观察报》在北京面市,上海的《理财周刊》开始试刊等等,不仅周报的数量迅速增长,影响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原有的财经类周报已全面苏醒,《财经时报》、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报纸可以比作人,那么《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可谓两位青年才俊:出身世家,年轻有为,满怀朝气,富有理想,一心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同为财经报纸中的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简称《21 世纪》)创刊于2001年1月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风格定位“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经济形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经济新闻,传播21世纪经济理念”。《经济观察报》 (简称《观察》)创刊于2001年4月1日,山东三联集团出资创办,风格定位在“理性、建设性”上,强调“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粗粗一看,同为财经报纸,报道财经新闻,并相继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然而报纸如人,没有脾气秉性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两份报纸的新闻标题比较,来研究它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马莉莉 《新闻实践》2002,(10):61-63
2001年春季,《俄勒冈人》获得两项普利策奖。记者汤姆·霍尔曼的一篇人物特写获奖,这篇特稿报道了一个患严重面部畸形肿块的14岁男孩萨姆·莱特纳。此外,该报对美国移民局的报道还获得了普利策奖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共服务奖,评奖委员认为这是“对美国移民局长期存在的问题详细而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环境新闻报道的不足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华尔街日报一组关于中国题材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其中《“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等几篇涉及中国环境问题。无独有偶,去年8月份起,纽约时报进行的《发展中的窒息》系列报道,较全面地触及了我国目前空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高、有毒物质排放量大、公众健康状况恶化、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柳珊 《新闻大学》2002,(3):38-40
2001年3月26日,被媒体炒作良久的《笑傲江湖》一剧终于在央视8套闪亮登场了。该剧播放期间,笔者每天在网易的电视迷论坛里跟踪受众对该剧的观后反应,新浪网则早早开设了一个关于《笑》剧的主题站点。从这两大网站中,笔者收集了40来篇关于《笑》剧接受反馈情况的文章及调查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网上调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在抽样方式、问题设计、实施访问等方面都有缺陷。但是接受调查的网民绝大多数是关心《笑》剧的电视受众,他们在身份、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笑》剧的接受群体,因此。这些网上调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截至1998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世界经济》专刊已刊出15期。它们是:《新经济篇》、《网络篇》、《金融危机篇》、《扩大内需篇》、《国债篇》、《兼并篇》、《航运结盟篇》、《农业篇》、《通货紧缩篇》、《金融监管篇》、《就业篇》(上)、《就业篇》(下)、《水利篇》、《兼并篇》(续)、《对华投资篇》等。其中,不少专刊。受到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社科院、大专院校专家学者、驻华使馆、跨国公司以及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读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三篇报道:《世界八大奇观》、《始皇帝的兵马俑》和《“地下御林军”遍访海外》,印象颇深。它们在写作上各具特点,富于知识和情趣,吸引人反复品味。《世界八大奇观》(新华社1982年1月6日电)的特点是:以背景材料作为新闻的主体部分,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可读性。它报道了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相似文献   

15.
一份报纸,乃至一篇报道,无论它的编者或作者怎样标榜自己的公正,也无论它采用的传播手段(报道手法)多么客观,都有必然的倾向性,都或明或隐地表现出编作者的意见、观点和立场。对于报道的这种倾向性,我们通过对美国《时代》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报道的分析,便可窥见一斑。这篇报道(见附后译稿,原载美国《时代》杂志1989年10月号第44期)属于专访类型的报道,在西方报道体裁中称为特稿。所谓专访报道,简单地说,就是记者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重大的、公众普遍关心的事件对相关人员进行的有目的的访问。这种报道形式,从形  相似文献   

16.
1739年《宾夕法尼亚报》曾揭露屠宰场和制革厂污染河流DockCreek的环境问题。①西方主流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开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Richa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与PaulEhrlich的《人口炸弹》、BarryCommoner的《终止循环》一起被看作是西方环境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环境新闻进入繁荣时期。近年来,国外环境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哥本哈根会议到里约峰会,从印度海啸到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世界性环境问题增多,环境新闻的国际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7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一篇重磅报道《央企十二豪门收入调查》,其中说,从2003年至今央企迎来一场“黄金雨”——利润翻了一番,而其中又以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的十二豪门为最,利润均已超百亿元。与此同时,十二豪门员工工资也达到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人工成本增幅普遍高于销售收入增幅。  相似文献   

18.
我之所以做《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这样的选题与我在前几年的遭遇是分不开的。我是2002年1月从甘肃调到中国经济时报社的。2001年,作为地方媒体——《甘肃经济日报》新闻部主任的我,因先后做了两篇调查性黑幕问题报道(2月3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宏合作>、10月17日发表在《西部商报》的《公选“劣迹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至10月,"主流媒体科技报道状况调查"课题组对有代表性的党报进行抽样调查,量化描述党报科技新闻(包括科普,下同)报道内容表现.根据调查的部分结果;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党报科技报道的内容及信息来源情况.根据政治权威性、媒体层级、报纸的区域性、读者对象分布情况,并参考发行量数据,我们选择了以下六家党报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分别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广州日报》《河南日报》《四川日报》.本研究以2006年为时间节点,调查时段定为2005年度、2007年度、2009年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先让我们看看北京市关于受众情况的一个调查。因为以下几种原因,人们对新闻报道不完全相信的比例是: 有些报道拔高走样,和基本事实不相符(25.5%);有些报道说好都好,说坏都坏,要么一朵花,要么豆腐渣(25.1%);有些报道是报喜不报忧(16.8%);有此报道失实(15.5%)。(引自《新闻战线》1984年第九期) 这个调查表明,由于我们报道中的某些片面性,失去了多少读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