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陈万芳 《学周刊C版》2014,(5):199-199
我在刚当上班主任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想去关心学生,关怀学生,想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要想实现这个愿望,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有三心:爱心、细心、耐心。即要摒弃以往将学生的学习禁锢在教室内的做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爱心为前提细心是关键,耐心做法宝,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让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学习的主阵地一课堂向学生开放.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虽然为基本理论,但自始至终以实验探究,学生总结为主,课堂向学生开放.而不再是自己的独角戏.  相似文献   

3.
请问:在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具体做到: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巧设创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发展。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在体验、交流中全面发展。5.注重评价,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课堂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是学生充满生机的思维领域.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笔者在台北某课堂上看到,为了让学生喜爱国学,教师讲父亲的故事.放相关影片.把学生带到面对国学应有的庄重氛围之中。之后教师便一讲到底,从孔子的仁过渡到孟子思想的核心。整节课,旁征博引,层层推进,丝丝入扣。事实上.孟子思想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我看到.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或微笑,或颔首,或默叹。课后.他说.等到学生渐进孟子思想的核心.便可以少说少讲,把空间让给学生去感受.去辨析。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危许学生提出质疑,师生共享学习的权利,共同讨论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真正贯彻民主性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民主精神,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久思不得其解.因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若能有效地答疑解难.则可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收到良好效果,但是面对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要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么一步一步将答案做给学生看,一遍一遍讲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10.
黄红 《学周刊C版》2011,(1):84-85
师生关系、师生交往,就其性质来说,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强迫命令的、权利主义的.即教师包办一切.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高压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另一种是人道主义的、合作的,即师生平等相处,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合作,  相似文献   

11.
王玉林 《考试周刊》2012,(88):116-117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动起来”是关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其“敢动”;恰当用好网络资源,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其“想动”;适时用好小助手,让学生“会动”,促使共同进步;精讲多练,优化习题,使学生“多动”,就有更多的动手时间.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会迷 《陕西教育》2010,(11):52-52
传统上.英语教学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简单辅助手段(小游戏、实物、卡片、挂图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积极施教、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答者寥寥;有时学生答题热烈,但不知所云.或者学生的回答和正确的答案相差十万八千里;有时学生学会方法,但是表达时词不达意,或顾左右而言他。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看到的现象巧妙导答,教学效果就好.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本文列举7个导答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是个创新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要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多做实验,多得到锻炼和发挥能力的机会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简而言之,逆向思维就是执果索因,知本求源,它与正向思维反向.人们一般习惯于正向思维,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是思维灵魂的体现,它与创造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艺术》2001年第10期有文章介绍,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其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期间,归纳出了中美学生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区别。1.身体素质方面,美国学生强于中国学生,美国学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2.适应能力方面,美国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他们会参加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3.基础知识方面,中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4.协作精神方面,中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美国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讲团结精神,协作精神。5.积极性与创造性方面,美国学生大多比中国学生强,中国学生考虑的是做事有章可循,而美国学生显…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化了实验的地位.但是,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教法还是轻视实验的操作过程,老师不但不组织学生动手,甚至自己都不去准备.目前的实验教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演示实验一般是老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听边看,达不到实验的效果.第二,分组实验时有的老师怕学生自己动手损坏仪器,而且还耽误时间,所以预先给学生安装好实验装置,测出一些物理量,让学生直接得出结果.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急切需求优质教育资源,渴望高素质社会人才.因此,作为教师要恪尽职守,从点滴做起,努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学,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切合学生自身利益与发展并重,因地制宜,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