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科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显性教育资源及隐性教育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并合理运用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科育人,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生命科学学科德育优秀案例的研究,形成科学的量表或范式,引导生命科学学科教师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范式进行学科育人,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学科德育操作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研究编制“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为抓手,借鉴世界范围内表现性目标研制经验,通过表现性德育目标明确期望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应具备的德性表现,以促进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关注育人、落实育人。本文论述了表现性德育目标的概念与意义,及其结构要素、表述思路和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等,为改变当前纯粹以隐性方式落实学科德育要求的现状,凸显学科育人功能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因其内生道德追求而使德育本源地成为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德育"工作意识"以及在其实践中形成的德育"渗透说"的误导,造成教学与德育的二分和学科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学科德育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和"德能",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并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学科德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德育思维审视学科德育,即着眼于挖掘各教学要素蕴含的德育资源。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科德育,但也使它陷入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出现附加式的学科德育,忽视教学方法的德育价值,忽视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遮蔽教师完整意义上的育人责任。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分离,这是制约学科德育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德育视角转向教学伦理视角。因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活动,合乎道德的教学与学科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此教学的道德性应该是学科德育的内在要义。进而,实践学科德育要求教师立足并实现教学的本体价值;发展教学伦理意识,强化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关注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积极进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5.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融合德育的单元教学是落实高中地理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乌蒙山区可持续发展为情境案例,通过确立单元主题、构建单元德育指标体系、制定融合德育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情境的单元教学过程、开展单元教学的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尝试融合德育的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科育德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8,(2):42-42
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主持人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担任。他长期从事德育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曾在大学担任13年大学生和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并且具有8年中学管理和教学经验,对大学和中学德育衔接有深刻体会。11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优秀中青年生命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于2006年9月成为基地学员。  相似文献   

9.
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必须实现范式转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审视,学科教学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地位、作用及构成:它为教师职业之旅奠基;培养目标应由教学技能型教师向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转换;在课程体系内应强化课程知识、学习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研究方法上应倡导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在话语选择上应从课程论、专业学科及教育实践中吸收新鲜的话语,改变陈旧过时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屹 《江苏教育》2023,(30):7-10
“学科德育”是对中小学“德育学科”育德的“超越”,是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从操作层面而言,学科德育实质是教师基于学科特质,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价值体认,和学生一起过有道德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育人要素的有机融合。新的历史时代,学科德育如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理应肩负起探索学科德育的新使命,在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张磊 《教师》2020,(10):3-5
由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山东省临胸县龙泉小学以课程为引领,完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育人课程体系,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进而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科育人的要求,倡导以单元整体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依据高中英语教师落实学科育人的实践问题调研与分析,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研究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策略包括:基于主题意义确定单元育人价值及主线、围绕问题解决总体刻画单元育人目标、整合性学习活动贯穿于单元育人过程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表现评价单元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科德育区别于专门德育课,其因间接性、渗透性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德育意义。中小学的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附于学科知识之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陷入难为之困境。面对现实中教师学科育人的种种偏失,教师应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运用教学机智巧妙进行道德感染,树立以人育人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生命 科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生命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提升 生命科学学科素养,因此在初中生命科学活动设计中融入学科 素养的培育目标,可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将通过教 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来探究如何进行基于初中生命科学学科 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开发对实现教师个人教学哲学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开发还存在开发者对案例内涵与特征认知不足、缺少与学科育人相结合的理论自觉、对高中英语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困境。为落实高中英语学科育人目标,需要对案例开发价值进行科学定位。文化根源上,案例开发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内容取向上,案例开发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原则取向上,案例开发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人的培养。为此,建议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开发在课程目标上立足素养发展,课程内容上落实深层知识结构,学习方式上主张合作探究,评估主体上倡导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高职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高职院校的实际,促进两者协同育人具有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师生关系最优化、德育效果最优化的意义.然而实践中两者面临育人目标、效果和机制不协同的困境,因此,可以从协同育人目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教师队伍以及机制等方面推进协同育人,实现良性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进而实现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成了课改不可回避的难题。近几年,笔者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学科德育”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在课中喊几句德育口号,贴标签,生拉硬套或把学科课上成德育课等。还有不少教师依然我行我素,认为德育是隐性的东西,无法考核,从功利出发,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科中丰富的人文资源、德育资源视而不见,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但囿于能力,无法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玖红 《江西教育》2023,(15):62-63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度”,提升数学学科育人的“质”,赋予数学学科育人的“能”。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有效落实全面德育。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天地广阔。一是突出专业学科的重要地位,巩固学生专业思想;二是展现专业史上的优秀人物和辉煌成就,培养学生攻关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是结合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是教师垂范,师表育人;五是树立学生典型,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此外,教学管理、教风、学风、考风建设,都是实现专业教学活动中育人功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师是教师的基本身份,学科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德育是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另加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师的专业品格和能力。学科德育要基于学科特质,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价值经历中进行价值体认,其本质是师生共同创造积极的道德生活。学科德育需要加强研究,探寻科学规律,要把握适宜性、成长性要求,点燃学生的情感,让道德学习成为美的历程。正是在研究和创造中,教师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也塑造自己的道德境界,为自己做理想的学科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