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可拓方法的企业知识资本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可拓学的思想方法建立了企业知识资本风险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向量系数,通过计算相应物元的关联度和风险等级,给出了定量数值的评定结果,并结合实例说明了企业知识资本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智力资本的综合评价问题已经引起学者很大的关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软计算"的模糊评价方法,采用消除个人主观波动和整体波动的模糊构权法,利用模糊曲线作为隶属函数对五所高校智力资本进行综合评价,再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其智力资本的合理分类.  相似文献   

3.
乐观系数估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涉及到定量指标,而且也有定性指标。为了进行综合评价。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当前关于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普遍存在准确性较差的致命缺陷。在分析了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的乐观系数估分法。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的特点,而且灵活方便,将有力地提高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知识资本内涵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定义了知识资本的概念,论述了知识资本的涵义,建立了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利用靶图对知识资本构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企业知识资本评价模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探讨与阐释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然后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知识重用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面向数字化设计的知识重用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知识重用系统的评价体系模型.应用信息熵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对各指标的评价,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等级,为知识重用系统的共享和重用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进行优化.首先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的分类体系,然后利用加法平均和证据理论对不同专家的权重赋值进行合成进而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20:60:20的比例进行分级.接着比较不同专家分级评价结果与加法平均及证据理论分级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每个专家的灵敏度,可以找出权重赋值意见分歧最大的专家,从而提供了一种专家修正自己权重的定量比较方法.研究发现,证据理论合成能够充分尊重每个专家的意见,但在专家们对某个指标权重打分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该指标权重合成的结果可能极小甚至为0,因此适用于一些不太成熟的科技评价或者用于新生事物的评价.对于一般的科技评价宜用加法平均进行合成,然后再进行灵敏度分析进而进行专家权重调整.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梅萍 《现代情报》2016,36(10):68-73
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的合理赋值方法,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已有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的指标权重赋值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赋值法能充分利用评价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操作简单、有效,受专家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客观赋权法的结果客观、科学、严谨,有时会弱化指标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工作量大、计算复杂;综合赋值法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技术接受理论综合考虑知识共享能力,以知识生成能力和知识扩散能力两大层面为出发点,构建包含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3个指标属性的微信公众号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微信公众号知识共享能力加权综合云评价模型。以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为例,详细阐述应用综合云评价模型进行知识共享能力评价的具体流程,得到“环球科学”知识共享能力的评价值,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环球科学”进一步增强知识共享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品认定的基础上,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定量化综合评价,运用AHP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套能够模拟专家思想的智能型高新技术企业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资本评估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鄂湘  钱省三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23-127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对高校知识资本的研究还很少,尚未见有关高校知识资本评估方法的报道。本文尝试构建高校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靶向图法进行评估,并以上海某高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本项研究可以促进知识资本研究向高校领域延伸,也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Park(2006)的方法和中国1952-2009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追赶效应的前提下,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而且,中国还处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发展全民教育是合理的,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3.
风险资本退出时机选择与企业股权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在通过对高风险企业创业项目的投资中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像传统投资一样从投资项目获利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不断进入退出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而风险资本的退出时机的决策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风险企业股权价值增值的水平相关。对此,引入期权的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增值和由此决定的退出条件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机制中资本规模门槛与技术提升影响的动态视角,通过我国地区间、省际差距分析及OECD国家比较研究,运用三阶段DEA与核密度分析方法探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效率对我国1978~2014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资本投入不足及过度均限制了资本积累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进而从规模瓶颈到技术提升的增长机制转型具有必要性;(2)随着我国各省份资本积累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资本规模门槛效应的限制下实现地区间劳动生产率追赶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规模门槛和技术转型引起的省际劳动生产率差距分布呈现出M型动态演化趋势;(3)技术进步是OECD国家劳动生产率在资本积累高水平下实现稳定增长的原因。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跨越规模门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企业知识资本投资与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知识资本正在成为企业绩效和价值的驱动因素。中国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如企业信息技术(IT)投资、企业研究与开发(R&D)投资、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T&D)投资等,正在得到企业的加强。本文将从理论上给出知识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合理解释,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知识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作用,从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对知识资本投资的信心,以加强知识资本投资及管理。  相似文献   

16.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测度了2007~2011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价值贡献度,构架了智力资本价值贡献耦合模型并尝试性测度了其耦合协调度,提出了智力资本无纲量化的会计计量设想。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本紧密联系,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力资源的状况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是偏低的。针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强烈,扩大教育规模、实行大众化教育迫在眉睫。同时高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培养出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高科技和新能源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型心理资本、创新型心理资本与关系型心理资本正相关于任务型心理资本,同时知识员工任务型心理资本、关系型心理资本与创新型心理资本对于心理契约形成有积极作用,而心理契约在知识员工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组织需要培养和提升知识员工的心理资本,从而促使知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增强,进而提高创造力水平和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最终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of Taiwan,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its integrated circuit (IC) industry. The method utilised is that of system dynamics (SD). Drawing on both questionnaire/in-depth interview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paper aims to increase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Taiwanese IC industry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action among capital flows, human resource flow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flows, and product flows in the NI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simulations of policy alternatives confronting the IC industry and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科研管理》2013,34(11):36-41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出口大幅放缓,长期的低端制造业出口更加重了出口的压力,出口升级就显得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进口结构的角度分析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的影响。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提出有关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影响的理论假说,并利用1995-2010年的进出口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