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学大师郭沫若的这幅对联既充分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又高度赞扬了它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之丰富深刻,艺术成就之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席方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笔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之所以被称为一部“动天地、泣鬼神”之作 ,就在于蒲松龄能够利用“本事”的身体躯壳而铸就自己的思想精魂。而这种思想精魂的表现之一 ,就是蒲松龄流露在《聊斋志异》中的深沉的救世婆心。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4.
浅论《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救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之所以被称为一部“动天地、泣鬼神”之作,就在于蒲松龄能够利用“本事”的身体躯壳而铸就自己的思想精魂。而这种思想精魂的表现之一,就是蒲松龄流露在《聊斋志异》中的深沉的救世婆心。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篇末"异史氏曰"以特有的方式对聊斋故事从内容上作了大量的阐发和引伸。本文主要探讨"异史氏曰"在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即它有利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具有画龙点睛、点铁成金之功用;充当着桥梁的角色,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服务。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信"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有着"文起八代之衰"之功;蒲松龄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和《聊斋志异》都是以描写鬼怪妖异为内容的文言志怪小说,分别代表了六朝和清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在继承《搜神记》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它吸纳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以传奇法志怪,在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上都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封建社会民间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蒲松龄受道教观念影响是极深的,《聊斋志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佛、道思想为两翼的,但道教思想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佛教思想。可以说,道教观念虽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范畴,但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而蒲松龄对于既有道教观念的超越,是《聊斋志异》具有恒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谐铎》是清人沈起凤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自出现以来就获得很高评论,但多将其作为《聊斋志异》的效颦之作,忽视其"婉而多谐"的诙谐艺术特色,总结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众多精彩故事及人物形象。从写作技巧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发现,蒲松龄小说写作中含有明显的八股文写作技巧。从《念秧》、《葛巾》等篇中,可见其创作中八股文"起承转合"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记录历史变迁,反映社会现实,刻画人物形象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聊斋志异》深受《史记》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拟从创作精神、作品思想内涵、艺术技巧等方面探讨《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寻找《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启迪,总结我国古典小说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之"种梨"篇,看似玄妙荒诞,实则可以从魔术角度加以解密。道士的"顷刻种梨法"可以用古代的"高彩戏法"解释,"梨子搬运术"类似于魔术师与助手间的"双簧"表演。道士表演"种梨",目的在于藉此扬名而获取利益,实为江湖骗术。  相似文献   

17.
李十三先后写出了历演不衰而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十大本”,《如意簪》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如意簪》本事见《聊斋志异》卷一《陆判》.李十三的《如意簪》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方面对《聊斋志异·陆判》进行了多方面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中庸》是我国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所崇尚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体现了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思想,《中庸》里所论述的"修道"修的是"君子之道",同时提出要想修"道"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德尚,而培养良好的道德需要通过教化。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我国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所崇尚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体现了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思想,《中庸》里所论述的"修道"修的是"君子之道",同时提出要想修"道"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德尚,而培养良好的道德需要通过教化。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有否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搞清这一问题,就要牵涉到对这位伟大作家整个创作思想及《聊斋志异》的评价,其意义不可低估。去年,在山东大学召开的全国性的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综观争鸣全貌,影响最大,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聊斋志异》虽然有一些不利清朝统治的篇章,但也不能由此认为蒲松龄具备了浓厚的民族意识。对这一观点,我有些不同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聊斋志异》具体作品的分析,就蒲松龄的民族思想作些粗浅的探索,以求正于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