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范畴的划分标准对人类认知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经典范畴理论出发,以语言观为切入点,对典型范畴理论进行证伪,并进一步证实经典范畴理论的客观性及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雅雯 《海外英语》2014,(7):244-246
概念范畴边界模糊或清晰,表现为语义模糊或语义明晰,范畴边界问题的研究对语义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范畴边界的研究,近年来大部分学者都以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框架。这些学者采取一种静态语言观,更多关注范畴边界的静态特点,忽略了语言的动态性。笔者认为范畴是动态构建的,范畴边界是清晰的,在语言上体现为语义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3.
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认为所有范畴都是模糊范畴,范畴成员是由家族相似性来确定的。模糊限制语从语言本身体现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可以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文章在介绍范畴理论以及模糊限制语的基础上归纳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范畴化过程中的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基本层次范畴和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本文拟就原型范畴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括,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它有着比经典范畴理论更为突出的优点,语言学可以向认知寻求解释。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探求语言奥秘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范畴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认知范畴观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有层次性和标记性的特点。层次性即范畴由三个层次组成:上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标记性即范畴内结构的不对称性。文章试图从原型范畴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体现,以及词汇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范畴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古至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对两者的阐释和比较,本文指出两者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以及它们对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义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对人类情感范畴的概念化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的情感体验,认为隐喻和转喻对喜悦、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范畴的概念化起着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基于经典范畴理论和范畴原型理论进行语义模糊研究,为语义研究做出了贡献,然而以往研究成果过分强调和夸大了语义模糊性。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范畴边界动态性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词语语义在范畴边界划分上也是灵活的,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不会是模糊的,一定是清晰的。本文将结合Langacker的范畴边界动态观,从范畴边界动态性、心理扫描和系统情景语境下分析语义清晰性。  相似文献   

10.
凌剑春 《文教资料》2007,(12):96-97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春燕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57-59,64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语言学家对"原型"有不同的理解;原型范畴的属性不确定性、范畴成员之间地位的不相等性及范畴边界的模糊性等特征对英语时态范畴的模糊性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试论程度范畴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是客观世界的普遍存在.程度是指某个量处于相应级次序列中的某一层级,是量的层级表现.当人们将客观世界中的程度抽象并类型化,就形成了认知程度范畴;当这一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即语言化,就形成了语言世界中的一个语义范畴--程度范畴.语言程度范畴是关于程度义的抽象,并且,根据程度范畴的界定,我们可归纳出程度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级次性、连续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的认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范畴理论,主要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并讨论上、下位范畴词汇的演绎、归纳作用以及它们的语篇功能。文章认为,范畴理论观照下的基本范畴词汇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具有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对上下位范畴词汇的语篇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首先讨论英语词汇的分类,英语词汇可分为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词汇。然后重点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特点:词形简单,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适应性广,隐喻用法多。因此,认为基本范畴词汇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首选和重点,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句中的语义关系既是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反映,又是人们主观视角的反映。在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人们的主观视角会随着认知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复句中,则是适时添加复句关系词。并列范畴转化为因果范畴是人的特定视角的转化,这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认知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范畴化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和定位的心理过程。语言的范畴化长期以来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在已有的献中,对原型范畴有大量的研究,而对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讨论相对较少。有鉴于此,章探讨了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即基本层次范畴的定义,基本层次范畴的特征.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基本层次范畴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阐述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探讨如何应用基本层次范畴、高层次范畴、低层次范畴及隐喻等理论来增强对词汇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惯用语范畴是由原型向边缘成员逐渐过渡的连续统一,它与相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交叉的、模糊的。笔者根据8部较权威的惯用语工具书,找到206个被普遍认可的惯用语原型,分析得到其特征是:口语体、语义双层、三音节、动宾形式、结构固定。以这些原型为出发点,随着在语体色彩、语义特征和逻辑形式等维度上的渐变,惯用语与词、非固定短语以及语汇系统内部的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习用语的区别性特征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西方已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将此理论用于汉语文化研究的例子却比较少见。本文结合原型范畴的相关理论,以汉语语料为基础,分析比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特点,以实例来反映喻体选择与认知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