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美国成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知识的本质、价值和获取三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下,20世纪后半叶至今美国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阐释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封闭、保守、灌输、静态、去人格等"碎片化"特征,从哲学、社会学、知识教学本体论方面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进行反思和批判,并指出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精华在继承基础上的大胆扬弃与修正。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强调时间的线性特征和空间的固定先验性,并以追求时空中的永恒在场为鹄的,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在批判现代主义成人教育时空观的基础上构建起全新的时空观点。然而,无论是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时空观,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时空观,都不是本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时空观,本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时空观应当是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网络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而深受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论文在阐释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及组织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网络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而深受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论文在阐释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及组织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将矛头直接指向科学启蒙时代以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志在完全解构或消解现代主义的同一性、唯理性和必然性。当下,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与现代主义教育学发生激烈“碰撞”。在这关系到教育学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将作出何种命运的抉择?我们认为,本真意义上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现代主义教育,也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教育。而是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当然,我们所说的“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并不是一种回避矛盾、恐惧极端的调和主义,也不是一种胆小怕事、无可奈何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居间引发、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本文仅就成人教学的目标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学目标观。  相似文献   

8.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敏华 《文教资料》2010,(27):156-157
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渊源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打破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学生的束缚.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简介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课程标准,并就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观点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人们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反对线性、控制、精确、结构化的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和谐均衡,具有开放性、内在性、生成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它彰显着现实价值诉求和本体价值诉求,也存在理论自相矛盾、相对主义、极端反对量化研究和精英主义知识教学等缺点与不足,需要进行理性地反思。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以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为基础,提出一种崭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及教学理论思想。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教学观,可以合理地借鉴其精华,构建新的教学理论,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建立了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为方法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社会治理观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13.
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变革的困境,而后现代主义提倡非中心性、平等性、多元性、异质性和创新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作为高校英语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值得推行实践的。基于此,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目的观、多元化教育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教育评价观这五方面出发,对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进行阐述,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观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现代主义知识观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内涵与特点,进一步阐明知识观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提出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确立生命意识,培养完整的人,树立生态的、开放性的课程观和正确的教学评价功能观,评价方法和手段以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15.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种与传统现代主义教育观截然不同的新型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由此产生,并对现代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从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观及师生关系等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对建构新课程理论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作为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泰勒原理必然遭遇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目标是预设的吗”、“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吗”、“教师是外在权威吗”、“评价只涉及目标实现程度吗”以及“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吗”五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以实践为导向的泰勒原理进行质疑与批判有失公允,应辩证看待后现代主义对泰勒原理的诘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融中发展泰勒原理.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批判现代主义强调绝对理性、规范性、确定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多元性、生成性、属人性及价值,这是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材编写也汲取了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营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教材入选《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就是后现代知识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志军 《湖南教育》2003,(22):17-18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后现代思潮,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考察各种学术领域,然后归纳出一套全新理论的现象时有所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论的影响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各种传统课程理论,尤其对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典范的“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并且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阐释课程的本质,对建构新课程理论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与“现代性”的讨论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各种视觉文化的杂糅,成为一个不可避免要争论的话题;也成为现代主义哲学家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针锋相对讨论的话题。那么当人们面临这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下文就是通过利奥塔对于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对比,解读一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与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