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2.
1〉339的联想     
陈尚忠 《今传媒》2006,(8X):58-58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相似文献   

3.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4.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与自信心冯舫女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春节回家,被人间及工作单位,当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局”时,对方吃惊他说:“你怎么会到那里工作?”言外之意,颇为惋惜。回来后与人谈及此事,有一人竟深有感触。他也是新到档案系统的。他苦恼他说:“我...  相似文献   

6.
严农 《军事记者》2004,(11):63-64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告诉父亲,说:“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父亲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7.
巴金 《出版参考》2011,(9):40-4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9.
龚晓飞 《视听界》2001,(2):53-53,55
用语准确,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特别是新闻报道,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成分,比如某报一记者,有一次到一家工厂采访,以一个老钳工为中心,精心撰写了一篇特写,稿子见报后,这个老工人跑到编辑部去找他,记者问:那篇文章怎么样?”老工人说::还不错,工厂里都很喜欢。记者又部:你呢,老工人说:“我个人很不满意。”,记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呢”,老工人说:“你写我回家刮脸,换衣服,梳头发,可我怎么梳头发呀?说着,他脱下了帽子,原来,他的脑袋光光的,是个秃顶,老工人接着说:“现在厂里的工人们都取笑我,搞的我很难为情呐”,这个例子说明,一篇文章,尽管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如果在细节上有一丁点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就会给作者或当事人带来麻烦。  相似文献   

10.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11.
1991年3月,张学良偕夫人到美国探亲。不久,他接受了美国之音“新闻广角镜”节目的访问。他坦率地说:“我个人衷心希望两岸双方能和平统一起来,我非常反对中国分裂。当年我有权势在手,我就是赞成统一的,如中原大战种种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24日中午时分,崔凤祥被抬下手术台。这是他因患膀胱癌,在7天之内做的第二次大手术。面对到医院看望他的县领导和单位的同志,他那憔悴毫无血色的脸上立即出现了强制性的笑容,喃喃地说:“谢——谢谢县领导、同志们!”停顿间,他对病床前的副县长说:“县长,咱们县档案馆楼下的机关车库,不安全、隐患太大,我的心里一直不踏实呀!”随后,他对在单位主持工作的副局长说:  相似文献   

13.
列兵小王当报道员三个多月了,“萝卜条”、“豆腐块”均未见报,他很沮丧。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组长,我不想干了,想下连队,我真笨。”说完,他狠狠地捶头,痛苦地流下了眼泪。看到他失落的样子,我说:“你不笨,你视野很开阔,文笔很好,只要满腔热忱地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我相信你一定会上稿。”小王果真很努力,他每天坚持送一篇稿子给我。说实话,他写作水平一般,内容很空洞。即使如此,每次我都坚持认认真真地读完,并鼓励他说:“有进步,写得不错,如果编辑需要这方面的稿子,肯定能发表。如果句子再通顺、精练、内容再充实一…  相似文献   

14.
朱正 《中国编辑》2005,(1):73-74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选集。说到选本,我就想起他创造的“碰本”这个名词。他在《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这篇文章里说:“我说的选本是指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而言;至于随手检阅而得,只要是著名的人著名的篇。  相似文献   

15.
放下     
黑指波罗门来到佛陀面前,手持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波罗门说:“放下!”波罗门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波罗门又把右手 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波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现在你让我放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17.
吕齐 《新闻导刊》2009,(5):10-10
1950年1月中旬,我们到了进军大西南的终点站一重庆市。我和另外六位同志到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报到。宣传部一姓王的处长找我们谈话,和每个人商量分配工作的问题。他对我说:“你去新华日报吧!”我说:“我不太喜欢搞新闻工作。”然后,他又提出要我去新华社西南分社、新华书店西南总店,我都摇头。  相似文献   

18.
说说Money     
李风  铁猊 《出版参考》2006,(11):17-17
前两年网上有个题为“当今中国十大流行恶习排行榜”的帖子,其中第八大恶习是所谓中英文夹杂的“新洋泾浜”.说了这样一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4,(2):63-63
张维斌、张继芳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20世纪60年代末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农村青年经过体检、审查应征入伍。然而,刚到部队第二天就“复员”了。原因是他参军的思想动机有问题。据说,他到部队吃第一顿饭时,两眼盯着香喷喷的白面馒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就是为你来的!”一句话反映了他思想深处的从业观。这话传到部队首长耳朵里,他被责令脱下了刚刚穿上的军装。  相似文献   

20.
听听汇报吃吃饭就能写出新闻吗事情过去快10年了。我想,如果今天遇到张东升,我仍会有点不好意思。张东升当时是《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的人,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编辑。1987年6月4日我们在北京头一次见面,他正在组织一个记者团,或叫什么笔会,去西北走几个企业,厂家出钱,吃住行全包。我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玩玩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便说:“好说,扛包提箱的事只管叫我。”6月6日晨,北京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了西安,在西安勘探仪器总厂呆了一天。厂方自是极热情,好吃好住,各位书记厂长—一汇报,很认真的。大西北的,中央来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