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7月28目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余震不断发生。强烈的震波传到远离唐山300公里外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摇醒了这里沉睡中的人民,人们相互呼唤着急速离开住地向开阔安全的地方跑去。当心情沉定下来之后便开始议论和猜测:“看来,又是一场大地震.发生在哪儿呢?那里的生命财产是否受到损失呢?……”上午8点30分,从上级传来消息:地震发生在唐山、丰南一带,电信全部中断,派飞机去侦察,唐山市不见了,变成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29):16-17
3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据统计共造成约24万人死亡。事隔30年,唐山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唐山。  相似文献   

3.
一场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天灾——汶川大地震已连续十多天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华人最为关切的话题。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敬爱的胡主席、温总理不辞辛苦地在最前线往返奔波、现场指挥。他们的每一次探望、每一滴热泪都令人无比动容和振奋;亲爱的人民子弟兵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地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很渺茫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大批伤员亟待救治。全国各地纷纷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赴唐救灾。作为河北的近邻,山东省派出871人组成的14支医疗队赶赴唐山。30年后的今天,烟台、临沂两地当年参加援唐的医疗队员们,怀着对唐山人民的深切挂念和对震后新唐山的深深祝福,重走了当年的援唐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08,(6):18-18
32年前唐山大地震,四川人民千里迢迢送去巴蜀大地的关爱和支援;32年后汶川大地震,唐山人宋志永和他的12个农民弟兄,带着感恩与回报的心,不惜举债,千里迢迢来到四川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08,(12):13-13
1976年,唐山的一场地震惊动了全世界,而32年后的今年5月12日,比唐山大地震还猛烈的地震灾害出现在四川。"我们没有忘记全国人民在唐山最需要帮助时伸出的援手。"一名来自唐山的志愿者檀立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7.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其惨景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24万余人丧生。唐山地震不仅使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毁坏,对档案装具和设施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对档案的严重危害。据统计,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库房绝大部分倒塌,90%的档案资料被埋压在废墟下,虽然经过抢扒和抢救,仍给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提起唐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三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秒,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部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百年城市毁于一旦。西方媒体曾预言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三十年过去了,唐山人民在抗震精神的指引下,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唐山从废墟上崛起,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邸兰  淑英 《中国广播》2008,(9):38-40
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惊世界。有着同样经历的唐山人顿时回忆起32年前的一幕幕。1976年7月28日凌晨,里氏7.8级大地震突袭唐山,24万人罹难、16万多人伤残,4000多孩子成了孤儿。废墟、瓦砾、喊声、哭声……然而,唐山人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永远不会忘记30多年前,在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并不富有的那个年代,各族同胞给予唐山的无私援助。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是英勇无畏的解放军和各地医疗队给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2日,由唐山市政府独家冠名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唐山大地震》成功塑造了唐山的城市形象,使得唐山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城市形象界定西方对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高  相似文献   

11.
刘占武,这位当年唐山地震监测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事隔20多年后终于说出埋藏心底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 3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这座中国华北地区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鲜活的生命沦为亡魂。30年后,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们,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然而,有关这场灭难的历史,并不仅仅记录于那一部部巨制宏篇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的记忆深处。值此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刊载一位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为的是警醒人们永远不要忘却那段不可泯灭的历史;为的是用一种神圣的责任和特殊的关爱,来抚慰这场灾难中的千千万万的亡魂和饱受创痛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唐山大地震资料为研究地震的发生与预防提供了丰富素材,为唐山市抗震设防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唐山大地震史料及其科研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76年7月28日凌晨,曾创造了中国的诸多第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一瞬间,20多万人丧生,4千多人成为孤儿,成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30年来,唐山经过10年重建、10年振兴、10年快速发展,从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我们把目光也聚焦到当地媒体——《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尽管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以此了解他们是以怎样的笔触、怎样的激情,在记录这一非同一般的主题、非同一般的时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8.0级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突如其来的灾害,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中发展地方台的特色唐山电视台台长李久才唐山电视台副台长王连英1994年12月14日,唐山电视台诞生。它刚一出世,迎接它的便是激烈竞争的局面。由于大地震的缘故,唐山电视台建台较迟,面临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资金不足等许多困难。同时,...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1976年的大地震与现在相隔整整30年了。30年来.唐山人始终没有忘记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唐山大地震发生不久,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从全国各地来支援唐山。其中沈阳有个师,他们行了300多公里,在到滦县滦河东岸时发现公路桥被震垮,师长李德章迅速来到车上,自己开车通过多年未用的数百米铁路桥……某师装甲步兵团3连。在7月28日中午路过受灾严重的唐山新华旅馆时,听说里面被压了很多人,连长、指导员立即指挥战士们扒救里面的人,三班长牛玉柱首先冲了进去。他往返3次救卅了3名幸存者后,而他自己却晕了过去……在地震前线。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战士,怀念他们,成了唐山人心中解不开的“结”。  相似文献   

18.
“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8,(4):4-6
要是在唐山大地震时我们也能像今天那样,最大限度地让人民了解真相;要是历史没有被遗忘,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当全国人民面对这场空前浩劫时,或许能更加镇定,更加成熟,有些损失或许能减少以至避免。  相似文献   

20.
陆丹 《新闻前哨》2006,(12):37-38
今年7月26日是我国唐山大地震30年祭,全国媒体从传统报纸、电视、广播,到新兴网络,纷纷设立专刊、专题对抗震纪念进行报道,30年前发生的那场举世罕见的灾难一时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这些报道使受众对唐山大地震的认识和了解在深度及广度上都有了拓展。本试从分析这些报道入手,探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思维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