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篇章,娜拉出走成为一种时代风气,也形成了新文学中探讨新女性命运的娜拉主题。胡适书写娜拉主题的重心是出走,到了鲁迅笔下就变成了反出走。曹禺、张爱玲笔下的陈白露、曼璐是被迫出走的娜拉,同样纠缠在父权、夫权和自身的束缚下。曹禺基于文学改良社会和人生的宏愿,《日出》就侧重在社会外力对陈白露的压迫。《半生缘》中新女性自愿走进红舞厅,是张爱玲对娜拉主题做出的一种反性别书写的性别书写、反女性解放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3.
"娜拉出走"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从鲁迅《伤逝》、杨沫《青春之歌》与苏童《妻妾成群》三部作品看出,中国"娜拉出走"的主题,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轨迹,即从"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到"革命至上主义"的皈依,再到"生存至上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嬗变的轨迹,包括三个阶段,即以"出走"为终点的田亚梅;"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陈白露与子君;"出走"后实现了自我解放而超越娜拉的梅行素.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是鲁迅对"娜拉走后怎样"的回答,鲁迅看来,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于是,子君出走后,最后又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与之决裂的家中。《伤逝》用一场爱情悲剧解释了为什么娜拉们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思考新文化运动以后新思想席卷全国的时代氛围中青年们尤其是新青年们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未来,激励青年们要继续战斗。而茅盾和郭沫若则指出了战斗的方向,女性要真正独立,要靠整个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娜拉出走”是20世纪女性解放的共名,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思想移位和文化修正。子君、林道静、李双双作为不同时期的女性解放的模式,呈现出追求爱情、追求革命、追求社会价值的多元话语,见证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的轨迹。回眸,有助于女性解放的文化思考,有益于文学批评的现代重建。  相似文献   

8.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10.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现代文学史中,"娜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围绕现实中的几个"娜拉"事件,讨论知识分子们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在言说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公共空间中,表述了对"新女性"的理想性创造.而知识群体的分歧和启蒙的内在裂隙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13.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陸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注五四以后出现的一批"娜拉型"话剧."出走"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田亚梅"们的"出走",是作为女性解放运动"引路人"的男性知识分子们的现代想像与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15.
娜拉沦为“玩偶”的悲剧因素,除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之外,还由她自身的弱点所致,娜拉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抗,她已经意识到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从而成为超时代的先觉者,她的壮举,对于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广大妇女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6.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都是从家庭中出走的女性,了解她们的婚恋观念、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出走的动机以及她们诞生的社会背景,对我们分析中西方迷离无爱情婚姻的女性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对女性独立人格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鲁迅笔下的子君被奉为“中国的娜拉”,似乎不曾引起争议。重读《伤逝》,对子君有新的认识。虽然子君诞生在“娜拉出走”的历史背景下,但她不是娜拉的舶来品。她的婚恋悲剧蕴含的女性解放表述,承载的是鲁迅对“娜拉”中国之行思想移位的冷思考。文章据此立论,展开论述,揭示“子君”文学语码被“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娜拉的出走反映了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主见、做事冲动等诸多性格缺陷,娜拉实则离"贤妻良母"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出走是妇女争取自我解放的一个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铁凝在长篇力作《玫瑰门》中凭借其卓越的才华描写了司猗纹的灵肉出走历程,关注以司猗纹为代表的女性日常生命状态,对生活在"菲乐斯中心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命运进行思考,追问当女性取得经济独立后与男性以同一高度站在权力舞台上的可能性,探索隐藏在男权世界中女性出走背后的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