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卞文阳 《青年记者》2017,(21):47-48
谣言,这个曾经人们以之为耻的“恶之花”,如今却成了舆论场上的“新时尚”.这是危言耸听吗?2017年以来,多次舆论纷争都和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相关联,如“聊城于欢杀人案”“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等,都有大量谣言产生、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害深远. 融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与危害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①网络谣言,就是通过网络发起、传播、讨论、发酵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当人人都可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时,谣言就成了信息场、舆论场中难以杜绝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郭宇辉 《东南传播》2023,(12):110-112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泛滥,网络社会面临着虚假信息的困扰。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主流媒体通过推进事实核查新闻,扮演打击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角色。主流媒体的事实核查新闻,具体包含“编辑事实核查”“新闻真相调查”“事实核查新闻”三类实践模式。网络化社会和网络社交媒体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温床,当前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逐渐陷于困境,发力阻碍及实效存在不足,建议大力发展事实核查新闻,开发高效的应对机制或平台,构筑事实核查新闻的信任基础,以网民路线为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4.
社交化媒体经历了从中心化大众传播到去中心化群体传播再到再中心化的匿名传播阶段,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加速、影响扩大提供了基础条件,谣言机制也因此发生了把关缺失与匿名传播致使“公关危机”、新闻失实与群体感染催化“谣言风暴”以及线上线下联动与泛娱乐化现象加速“沉默螺旋”的群体传播嬗变。文章围绕谣言机制的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集中公共话语权与重塑新闻伦理价值观、防治网络暴力与构建舆论和谐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社会公信力与规避“塔西佗陷阱”等对策,试图从“防与治”角度瓦解和消融社交媒体中的谣言机制,保障网络舆情的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媒体互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9日,我国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为媒体如何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笔者认为,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受众最为敏感的话题,因此,在大众传播由“广播”走向“窄播”、“大众”走向“小众”的今天,应充分发挥媒体互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今年防治“非典”的战役中,媒体互动所形成的合力对提高认识、稳定社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对散布谣言、哄抬物价…  相似文献   

6.
金霞 《报刊之友》2013,(10):58-59
新媒体环境下,民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比例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的自由性也导致网络上大量“谣言”的泛滥,尤其是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更为严重。主流媒体对于网络谣言需要有新的应对方式,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谣言作为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近期闫德利“被艾滋”典型网络谣言案例,旨在探讨网络谣言的一般传播模式和过程以及主流媒体在谣言初发期、谣言持续期、谣言消退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贾甲 《今传媒》2003,(4):59
非典是面镜子,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一幅社会各界应对危机的众生相;通过它,我们还看到了媒体在危机关头的奋起作为和由此而带来的某些非理性之举。记得非典肆虐蔓延时,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威胁,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病毒,成为强传染源。对此,就有人喻其为“毒王”。与此同时,媒体人云亦云,《“世界一号毒王”闭门谢客》、《“毒王”五天传染近百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日趋个人化,个体作为一个传播主体在社会中的声音越来越大,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传播效果.这也给谣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迅速蔓延的渠道.面对复杂情形,很多时候媒体往往只是急于赶时间发布消息,并未很好地履行信息把关、证伪的职能.其结果就是媒体无意问充当了谣言传播的推手.  相似文献   

11.
谣言传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不仅谣言本身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其中还掺杂着受众的人格、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并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与历史等背景密切相关.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谣言的防控需要公众、媒体、政府的三方联动,采取多种手段,将谣言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无论是微博社交媒体,还是微信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均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谣言成本,而且还为谣言传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围支持,谣言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社交媒体谣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对社交媒体谣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天剑 《新闻知识》2012,(10):48-49,39
每当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出现时,都伴随着各种谣言的快速传播,谣言严重地影响了事态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甲流疫苗的谣言分析入手,对媒体的医学报道进行反思。本文认为,应当从议程设置、媒体报道技巧、健康传播意识、专门领域记者、整合传播等多方面,改善与提高媒体的医学报道,增强应对谣言的能力,正确引导舆论。唯有这样,才能强化媒体的公信力,提高民众抗拒谣言的意识,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新在哪?关键之新,在于受众的参与.这种参与催生了分众化的小众传播.有人断言,大众媒体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被小众传播所取代.在信息传递的精确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小众传播的确具有优势,但目前来看,小众传播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尚无法取代大众媒体. 微博给予了每个人“麦克风”,但微博书写门槛低、信息庞杂,再加上不加甄别的转发,尤其是一些“大V”不负责任的转发,导致谣言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变大.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使谣言更加隐蔽.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使谣言穿上了“可信”的外衣,甚至有人在分享时会加上“已验证过”“我家邻居”等字眼,以增强可信性.网站的竞价排名等也给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媒体谣言就是依托于社交媒体的谣言. 社交媒体中谣言传播的新特点 1.传播上呈现节点式裂变形态.社交媒体的交互性、低门槛和传播的直接性,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谣言的接收者,又都是谣言的传播者,受众的节点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并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如一个大V的微博就有数十万的粉丝,一个信息能通过转发、评论和关注等在瞬间传播至几十万人,呈现裂变状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也为谣言裂变传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17.
邵慧 《传媒》2018,(9):73-75
当前,社交媒体因其开放性特征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针对社交媒体中存在的谣言,辟谣手段虽然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主体联合共治,政府应宏微并重、软硬兼施,健全法律法规;社交平台要努力构建行为规范体系和辟谣机制;从业者要加强自我约束,内化新闻职业道德;网民要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从根本上阻击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第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伊拉克战争报道、抗击非典报道,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机短信新闻的发送和征订量呈现直线上升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彩信新闻定制的推出,更增强了人们对第五媒体传播新闻的信心。在中国“移动梦网”增添了彩信业务后,tom.com公司在全国领先推出彩信新闻定制服务。用户通过彩信手机不仅可以在一条彩信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而早在几天前,李光耀就已经“被去世”了一次。片面听信网站伪造信息,不少媒体掉入陷阱,颜面尽失。2011年,“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发出后,媒体卷入其中。四年之前,自媒体发展之初,媒体和受众对于这种新的谣言传播途径尚不适应,出现了失误;四年过后,受众已经在谣言中产生了免疫力,媒体却又出现了乌龙。淡化首发率,媒体还可以有其他的追求在新闻专业的教科书上,新闻被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谣言借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会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显然,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谣言比起前新媒体阶段的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对它的控制也更为困难。抢盐事件不是恐慌是从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