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 ,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作叙述学的关照 ,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主题是统摄文学作品全篇的主脉和红线,它是文学的内在要素,也是作品得以存在并教化或启示读者的因素之一。文章从叙述视角、叙述动机、叙述方式、作品流变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解构,探求叙事作品的主题意义,以求达到对叙事作品主题的多重建构。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作叙述学的关照,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突破传统小说在形式、语言方面的限制和常规模式,在叙述形式、叙述语言、叙述母题、叙述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品质。本文将从他作品的先锋话语、暴力与死亡母题、叙述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先锋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述语态、叙述语式、叙述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边城》的叙事策略,对作品中如何体现清新的文体风格和淳朴的湘西风情给予剖析,并对作品的明暗结构线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给《边城》的研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叙述学的分析框架,从叙述视点、叙述声音、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本文认为白先勇通过对叙述视点的选择和自由变换,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弹性空间,成功地在短篇小说中容纳了接近中、长篇小说的内涵;通过对叙述声音的控制,离间了隐含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积极地参与作品的解释和创造;而叙述结构的转变则赋予他的短篇小说以新的生命形式,并把艺术审视的目光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反对以性别特征定义作品 ,但同时声称对“女性化”绝不反感。从“叙述方式”、“叙述人”、“叙述内容”三方面主要分析其 90年代的创作 ,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化”的“温柔”之发挥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8.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结合作品本身,从叙述学的角度去探讨作品,可以揭示作品内在结构的独到之处:第一人称叙述、人物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关系等叙事策略的应用,将主人公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主题逐步展现出来,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该文将第一人称叙述分为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结合《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进行分析,解析这些不同的叙述视角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并分析这些作品间相异的结构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多种叙述角度的运用是现代小说的一个标志.而叙述角度的定位需要明确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区分.鲁迅小说的叙述是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他对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的明晰和灵活运用,形成了叙述的复杂性特征.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组合与离析带来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相互关系着手,展开对鲁迅小说的叙述艺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1957年“反右”至“文革”的这段触目惊心的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处境的描写,重新审视并反思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其中也包含着作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二千多年来一曲《凤求凰》、琴挑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世世代代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称赞不已,司马相如也因此被人们奉为“情圣”、“诗圣”。经过认真通读司马相如列传之后,作者认为“情圣”的美称的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提出来并揭示了跨越式发展的跨越性、破坏性、嫁接性三个特征 ,论述了跨越式发展中规律的具体性、客观性及质量互变的特殊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70年代,古字学家认为,“美”字的原始意义是人戴羊角头饰;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学家接受了这种看法,又渗入了“图腾”的意识;新近又有论提出,“美”字的初构意义,生发于男女交感之美。以上几种看法,或多或少地都要涉及到许慎的“羊大为美”,认为是属于味觉感,是不可靠的。本依据甲骨献及初民造字的规律,认为“头饰说”、“图腾说”和“交感说”需要再作推敲。许慎“美,甘也。从羊从大”云云,应当是正确的解释,但非属味觉感,而应是视觉感。  相似文献   

15.
1928年美国共产党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争取黑人群众参加革命运动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随后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无疑为美共开展这一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即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也未换来期待的成果。这一时期,美国共产党人虽然通过“斯考兹博罗男孩案件”赢得了许多黑人的赞誉,通过组织“分成制农民联合会”团结了一部分黑人小农,但却始终未能将广大黑人群众动员到自己的旗帜之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语源学和认识语义学两种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汉语方言现象:文章首先以音义关联为线索分析洛阳方言中的“坷漏”、“坷廊”和“康宀良宀”,进而证明三者与“空”和“壳”为同源词。最后部分结合洛阳方言调查,考察该方言体系中“坷漏”和“坷廊”的相关语义,并从认识角度来推测它们的语义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7.
“国家调节说”是中国经济法学中的主流学说,在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中,“国家调节说”是中国‘‘大经济法’’的主要批判者,“国家调节说”在各个发展时期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足以说明了“国家调节说”为什么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文评理论总的倾向是不把写作主体“作者”作为关注的重点,或是把作者排斥于文评之外。布朗肖、巴尔特、福柯、德里达等文评家和哲学家宣告“作者死亡”的观点趋于一致,但说法及内涵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误解。本文试图对以上四大论家的观点略作评介,指出“作者死亡”观既是反文学传统又是富有开创精神的先锋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新字典》是民国初期一部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辞书,是中国传统字书向现代语文字典、词典过渡的产物。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辞书及外汉双语辞典的编纂及发展。然而在中国辞书史上却鲜有论及,其历史地位也尚未得到肯定。本文通过比较此前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其后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旨在探讨分析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深刻理解"大大连"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依据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大大连"的内涵与理论依据、振兴大连装备制造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如何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完善大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等方面出发,对"大大连"建设理论研究中的缺憾,对选择那些研究题目更有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