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鹏 《新闻界》2004,(4):76-77
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将《上海经济报》收归名下,改造成为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率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初现跨媒体信息平台雏形的话,日报的诞生将最终  相似文献   

2.
方仁 《传媒观察》2005,(4):15-17
2004年11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在上海面世,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社共同打造,这三家集团都是中国传媒业赫赫有名的巨子。《第一财经日报》是中国第一个跨媒体、跨地区的报纸,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支持,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党委、政府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给予了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5,(6):59-60
5月10日.广电总局社管司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向记者证实:“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文广传媒”)获得的IPTV牌照为39号令生效以来的首张牌照。”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文广传媒可以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  相似文献   

4.
张劼 《今传媒》2005,(7):69-70
《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作为最新锐的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司化运作风格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木韦 《传媒》2005,(11):21-23
2003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道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谱写了中国传媒业的诸多记录,它的挂牌成立被业界人士普遍看作是中国传媒业的重要事件之一.2004年,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问世,从而标志着第一财经跨媒体平台主架的搭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李梦  刘英 《青年记者》2007,(10):17-17
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由上海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跨地区跨媒体联合创办,三大背景给《第一财经日报》的出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从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调查了解来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朱涛 《新闻记者》2007,(4):82-85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于2004年11月15日,由三大股东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按50%、25%、25%的比例投资,成为中国首张跨媒体、跨地域的市场化商业日报。日报的特性在于每日(或每个工作日)出版,同时因  相似文献   

8.
11月15日,一份新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创刊,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步面世。这份报纸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三方共同投资、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运作的报纸。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财经"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5,(1):32-3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时面世。该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运作的财经类报纸。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日报》,坚持整合资源、做强品牌,依托品牌价值促进经营,创刊第三年基本实现财务平衡,第四年实现赢利,取得了市场化经营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6,(7):79-80
《中国长三角》节目研讨交流会6月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韵斐、上海广播学会常务副会长陈乾年等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2.
亮岚 《传媒观察》2005,(8):10-12
2002年秋,一位33岁的年轻人,引人注目地走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的岗位。黎瑞刚,1969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获新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从事新闻和纪录片的编导工作。1997年开始创办《新闻观察》栏目并任制片人,同年被评为首届上海文化新人。黎瑞刚上任三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极富创新和策略的各项举措,使得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他积极倡导旗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全面介入市场竞争,“Channd Young生活时尚”、“第一财经”、“东方卫视”等的品牌运营,收购“中超联赛”转播权,都在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营领域领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3.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4.
经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战略合作;惠州日报、东莞日报与深圳商报欲“结盟”;美国福布斯传媒与复星集团合作出版《福布斯》中文版。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新闻     
上海构建跨媒体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跨电视、广播的专业财经资讯平台——《第一财经》7月6日在上海诞生。从7月7日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将统一使用《第一财经》的呼号对外播出节目,从而实现电视和广播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7,(8):42-42
7月31日,上海联通正式宣布,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上海文广”)合作的手机电视业务启动商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第一财经,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年轻媒体,一直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财富运行的方位感.2008年10月20日,第一财经年度巨献--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正式启动.这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电视界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8.
第一财经诞生于2003年7月7日,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中国第一个脱离行政地域色彩的媒体。4年多时间,第一财经专注于构建专业、时效、丰富、权威的财经资讯平台,如今已经成为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研究院于一体的专业财经媒体品牌。2007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表《第一财经产业链研究报告》,认为第一财经  相似文献   

19.
传媒动态     
《中国传媒科技》2004,(6):9-10,20,22,37
文广传媒集团携上海和江苏移动向“SP”转型【赛迪网】6月6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上海移动、江苏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该集团向“内容提供商”角色的转变。已经同中国电信建立了合作关系的文广传媒,希望能够进一步成为中国移动全网的内容提供商。文广传媒是在当天举行的首届新媒体论坛上发布这一消息的。“我们正在向‘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转变。”该集团总裁黎瑞刚对记者说,“我们的内容将向所有终端开放。”目前,上海移动的手机用户已经可以通过GPRS服务收看文广传媒旗下的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体育频道和生活时尚频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I0012-I0013
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成立于2001年10月8日,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实行频道专业化改革后成立的第一个电视专业化频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