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2.
安忠昕 《青海教育》2001,(10):20-21
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听读”和“说写”更是不可分割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语文课本》试教本《编辑意图< 草案> 》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这种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1986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读又是写的基础。读书是吸收过程,作文是表达过程;只有吸收得多,才能表达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前,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读文章,抓不住要点,读一本书,抓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首先应强调读,下面主要就一堂语文课中如何运用范读、听读,感读,美读,展读这五种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6.
邢光辉 《考试周刊》2010,(38):70-71
说到听、说、读、写,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贯穿听、说、读、写训练。听和读是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生正是通过听、读吸收营养,得到借鉴,再通过自己的说、写、实践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听、说、读、写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进行交际。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作文教学,一要指导学生“听”“读”,为说写提供储备,二要指导学生“说”“写”,运用所有储备。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8.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训练听力“三步法”银川九中平廷瑜这里所说的“三步法”就是分三个步骤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方法。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却又密切相关的四种语文能力,其中听和读是吸收信息,是说和写的基础。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多数语文老师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却轻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A0):58-5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花,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酿出蜜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如何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抓好课内阅读是基础,强化课外阅读是保证。没有课外扩展阅读,  相似文献   

12.
从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看,中师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教等五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既要全面培养,更要有所侧重。从听与说来看,重点应放在“说”;从读与写来看,重点应放在“读”。而“教”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通过“教”来检验,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是中师语文教学的焦点。中师语文教学要具有师范专业的特征,必须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师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语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听读是学习和吸收,而说写是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听读与说写之间是吸收与创造的关系,也是吸收和奉献的关系。听读是吸收人从呱呱坠地时起就开始“听”。人之初听母亲的说话、眠歌和逗乐是吸收语言信息;长大后听别人聊天是在吸收语言信息;而今听广播,听说书,听戏文,欣赏歌曲,无一不是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语言信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的答题或复述,更是在吸收语言信息。高尔基说得很风趣,他说:“从十六岁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的。”可见“听”是…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上,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才能会读会写,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九年制义务教育沿海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曹础基教授说:“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见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 其实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又何曾让学生多读书呢?同学们在老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课本都读得不多,也就更谈不上多读课本以外…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深入一步看,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输出;从能力上来说,听、读是理解,说、写则属于表达。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上不可能只有吸收,没有输出;只需理解,不需表达。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能力,于是吸收与输出、理解与表达都有它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始终注意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在学生中大兴朗读之风,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助益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最好的概括。切实抓好课堂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比“听、说”重要,“读、写”中“读”更重要,“读是基础,“教而不如记(背)”,因而在课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沟通谓之“开源”,在教学中要指引学生善于勤奋读书谓之“导流”,二者是教学的左右手,缺一不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脉脉相通的。一个人听、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对生活感知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