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读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名著《经传释词》,发现书中有一例错注了引诗出处: 《良耜》曰:“思媚其妇。”“有嗿其饁”,“思媚其妇”,“有衣其士”,“有略其(?)”,句首皆语词。(见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11月第2次印刷之《经传释词》卷8第175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古书字义用法丛刊·经传释  相似文献   

2.
靳极苍先生的《唐宋词百首详解》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在史实、训释、校排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兹略举数端,以见一斑。一、史实方面的疏误。如《详解》书中第10页有云:“明赵孟頫《南乡子》:‘歌罢锦缠头,山下清波左右流。……”赵孟頫(1254—1322年)为元代著名书法家,其所生活的年代未逸出元朝。故把赵孟頫归于明朝人,为其平添了  相似文献   

3.
浙江杭州出版的《园林与名胜》杂志,1985年第4期第13页,《西施实生于吾肖》(按:“肖”应作“萧”)一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5.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6.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7.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8.
“印行” “出” “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刊1988年陆续讨论有关出版发行词源,兹就所知,志数言以附骥。1.薛钟英《发行一词新证》(刊于6期)举潘承弼、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说该书“民国四十年”初版。顾廷老、承粥老自1939年应聘到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迄今50年,始终没有离开过上海,当然不会有“民国四十年”的初版。该书出版当在1942年1月,有张元济的谢信为凭:“蒙赐新印明代版本图录一部,捧读欣感。际此乱世,……”(《张元济书札》第173页第29信)。信虽未署年份,但第172页第26、25、24,第169页第12信都有为编印该图录借用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函芬楼烬余善本图书情况,虽未注年份,但大体不会错10年。  相似文献   

9.
贵刊《新闻知识》第七期刊登了凌大同志的短文:《“参与”勿误用》。文中作者对“参与”一词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出现的误用情况,列举了几例,并予以纠正,虽说纠而正之,但我以为尚有纠正不妥之处。文中,凌大同志把“预”的含义解释为“预防”,我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组词,而不是“预”这个字的本意。据商务印书馆1950年出版的《新华词典》第1030页,“预”  相似文献   

10.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11.
出版学者的文学梦
  人学即文学,那么人学絮语,语意能否代换为“文学絮语”呢?带着对书名朦胧的亲切感和切实的困惑,我翻开了李频教授的新作《出版:人学絮语》。
  作为一个有机会近距离“围观”作者的读者,在读罢作者正襟危坐的学术论著后,自然对轻快的“絮语”更感兴趣。当“出版”以“絮语”的方式呈现,是否意味着其中的人物也可以像文学作品一般栩栩如生?当读到书中《自省与自励》一文时,作者方才提道:“我本立志当作家。”(第388页)这句话若是出现在此书的开篇,或是现实的场景中,我恐怕是要一怔了。只因,在我的印象里,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创作风格是有些“晦涩”的。而在师承于作者的出版学子眼中,作者全然是个“有趣又晦涩,纯真又较真”的学者形象。读作者近年来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第78页)或是《以刘杲为例探讨出版理论中的命题关系》(第170页)之类的论文,务必要保持机警的头脑,盖因其文脉缜密,此心稍一松弛,便也如本书序言的作者陈卫星老师的风格,一样“难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12.
论据乎?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论文选》中,《王勃生卒年考辨》一文,认为王勃集中《与契苾将军书》非王勃所作,理由之一为:王勋为王勃之弟,而《与契苾将军书》却称王勋为“舍弟”,故知是信非王勃作。(见该书第23页)此考证读之令人不以为然。舍弟,对他人称己弟之谦辞,乃极普通之常识,该文作者何连此亦不知?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算不算“创记录”:一本总共12万字的小册子,差错竟达115处之多,将近千分之一的出错率。难怪刘绍棠等在《北京晚报》上提出的批评中大声疾呼:把大学者、语言学专家的著作《龙虫并雕斋琐语》印成这个样子,“何以对广大读者,何以对八十四岁高龄的王力先生!”(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9期第40页的摘录)。《出版工作》摘录中所说的68处差错,还只是王力先生最初指出的,以后作者和出版社又续有发现。  相似文献   

14.
题录精选     
事业建设与发展·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知识经济带给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之一(王世伟,《图书馆杂志》1999年第2期:5~6页,38页)·未来的图书与图书馆综论(霍国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1~5页,16页)·文献情报工作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王 源,《图书馆杂志》1999年第2期:10~12页)·面向21世纪图书情报事业的变革(李 艳,《图书馆建设》1999年第1期:1~3页)·图书馆战略初探(卢子博,《图书馆建设》1999年第1期:19~20页)·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陈湘玲,《图书馆论坛》1999年第1期:3~5页) 新…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证,我国第一部以出版史为名的著述是出版于1945年8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以下简称《简史》),作者是杨寿清,由永祥印书馆刊行。该书是范泉主编的“青年知识文库”丛书的第三辑之第四本。薄薄的一本,不过3万余字,按联合国“49页以上才能称之为书”的规定,还只能称其为小册子。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1986年第12期刊载了两篇文章,均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给文章下的定义。其一是岳鸣的《毛泽东同志论文章原理》(见第4页),其二是姚文华的《评论要素与写作程序》(见20页)。此外,我在由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文章原理初探》第4页上也见到上述说法。可是,我认真查阅了三遍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竟  相似文献   

17.
“版权”一词,汉文始于何时,尚待语言学家进一步考究,就笔者所知,可能是1903年。1903年4月,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严复先生,曾上书当时清政府的学部大臣张熙,要求实行版权立法,以保护“敝精劳神”从事“著、述、译、纂”的作者,免受“夺其版权”之苦(见陈应年:严复与近代的翻译出版工作,原载《出版工作》1981年第10期)。同年10月,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该条约第11条的小标题便是“版权”。此外,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仪君译的《版权考》。从那时起,我国出版的图书、杂志便陆续出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或“版权所有,不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的《读者论坛》办得很活跃,可是也有为文而文的形式主义现象。这里举一个“自相矛盾”的例子,供贵刊编辑同志研究。去年《新闻战线》第10期第30页,登了《“词”和“词汇”别混淆》一篇短文,指出“词汇”是一种语言里的全部的词,它和单个的“词”的概念不同,不可混淆。这无疑是对的。然而到了第33页,贵刊在刊登老舍同志那篇《记者的语言修养》一文时,就置前文的议论于不顾了。请看:老舍同志文章在第19节里说:“文章单调,是因为只知道那几个词汇,没有办法选择。”这里的“词汇”不正是“词”的误用吗!我认为,老舍同志偶然出现的笔误,本不值得大  相似文献   

19.
“境外”是指什么地方境外是指国境之外。什么叫国境?《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近日出版的《证券知识读本》(金融出版社出版)第4页有这样一句:“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国股票市场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 A 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 B 股市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托马斯·芒罗在其所著《东方美学》一书中谈及“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土与外来传统”时,写有这样—句话:“共产主义成功后,蔡元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了艺术与美学,写下了《新美学》(1948)和《艺术社会学》。”(中译本第16页,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里,将“蔡元培’和《新美学》联在一起,实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