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笑着问他们:“你们是怎样学会的?”“我们在幼儿园学过。”“那谁来唱给老师听听?”一只只小手争着高高地举起:“老师我唱!”“老师我唱!”我笑眯眯地盯住苏雪说道:“苏雪,老师请你来唱好吗?”没想到刚刚还满面笑容的她脸色…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里,心里仍然被深深的愧疚充斥着……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常常被孩子们的纯真和灿烂所感染。  相似文献   

3.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   ……  相似文献   

4.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  相似文献   

5.
照片效应     
冉冉每次在妈妈离园时都拼命哭闹,我几乎用尽了所有方法,但成效都不大。如何才能减轻冉冉的分离焦虑呢?这天,冉冉在妈妈走后仍然哭个不停。我轻轻地抱起她说:“冉冉,是想妈妈了吗?”她点了点头。“那老师会变魔术,把你妈妈变出来好吗?”冉冉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情绪平静了许多。“一、二、三,冉冉,你看!”我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五寸照片放在冉冉的面前,照片里的妈妈在微笑地看着她。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讨人喜欢的洋娃娃,是10岁生日姨妈从武汉给我带回的礼物。 洋娃娃真有趣!它那粉红色的脸蛋圆圆的,就像一个小皮球。她戴着一顶淡青色的太阳帽和一双高跟红靴子.显得格外美丽.特别是她那两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仿佛对我说:“我们做好朋友吧!”一张樱桃似的小嘴,紧紧地闭着,似乎遇到什么难题,正动脑筋思考呢!  相似文献   

7.
早餐后,我和几个幼儿玩撕纸的游戏。谭牧乔小朋友站在一旁看着、看着,也拿起一张纸递给我说:“老师给我撕!”我说:“老师和你一起撕,好吗?”她把小嘴一撅,生气地说:“不行,老师给我撕!”我鼓励她说:“乔乔的小手可能干了。”谁知我的话还没说完,她就用力把纸推向我,气呼呼地说:“我就让你撕,我就让你撕!”说完这句话就大哭起来,我怎么哄劝都不行。 这时,我拿起一张纸,撕下一条说:“乔乔,给你一根面条吃。”她一下停止了哭声。我撕了许多“面条”“烧  相似文献   

8.
毕亢 《班主任》2013,(6):55-55
一个午后—— “毕亢,来看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吴姐,还有您想不出来的题啊?”“怎么跟你们老师说话呢?这么没大没小的!”“没事,这是我的小朋友,我们是忘年交!”……毕业多年后,我曾问过“吴姐”为什么允许学生这么称呼自己,她说:“真正的尊重是要放在心里的,嘴上说‘老师好’心里却在骂你那不是尊重。我宁可学生嘴上没大没小,只要心里敬我就行了。”我说:“吴姐,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感动     
常常 《中学教育》2005,(4):62-63
一次去一所小学听课。在校门口,一个小女孩端端正正地给我行了个队礼,甜甜地问了声:“老师好!”我向她点了点头,回敬了一句:“同学好!”这本来微不足道的一颔首一句话,竟然令小女孩很感动,只见她紧跑几步追上前边的一帮小伙伴,跟小伙伴们说:“刚才,后边那位老师还向我点头、问好了呢!”她说完,她的小伙伴们就一起回过头来看着我笑,我从孩子们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小脸上,  相似文献   

10.
小菲回到家里,将小书包往桌上一摔,委屈地说:“今后我再也不想上唱歌课了!”妈妈觉得很奇怪。要知道,小菲唱歌可是不错的呀。“为什么不想上唱歌课呢?”妈妈问道。“李老师根本不叫我起来唱!她上课故意不看我!她知道我会唱歌——我手举得最高!”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不会!”“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  相似文献   

11.
站在这讲台     
今天,我收到了一张意义非凡的结婚请帖——是我第一届的学生寄的,遥想当年,我20岁,他们才十来岁。看着请帖上那熟悉得恍如昨天的名字,我不得不“老气横秋”的唱一声:“岁月催人老啊!”唱罢,竞也有一滴泪珠顺着眼角落下……  相似文献   

12.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我参加了一个朋友儿子的婚宴,应邀唱了一段京戏。后来,我和丈夫下楼回家,出了大门,就迎上来一个穿一色黑衣的姑娘,大厅的灯光照着她那张特别秀气的脸,人很精神利索。她一把握住我的双手,激动地说:“没想到在这儿能遇上崔老师,你精神好,唱得好,真是高兴,太高兴了!”  相似文献   

14.
植结崧 《班主任》2013,(5):39-39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做习题。一向乖巧可爱的小菲突然举手,我走到她身旁,轻声问:“怎么啦,小菲?”小菲抬头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小聪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哦。”我不动声色,继续听着。“纸务上写着‘我爱你’……”“是吗?”我瞥了一眼耷拉着头的小聪,安慰小菲说:“没关系,我也爱你,这说明你非常可爱呀!”“可……可是我不爱他啊!”她已经有点抽噎了,看起来难过极了。我只能转个方向,对小聪说:“小聪,你爱我吗?”“爱。”他小声说。“你爱爸爸妈妈吗?”他想都不想就说:“爱!”“你爱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吗?”“当然爱!”他肯定地说。“那你这个‘我爱你’到底是对谁说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一只小苍蝇在玻璃窗前撞来撞去,却找不到出口,把玻璃窗撞得很响。一只老苍蝇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最后,这只老苍蝇轻蔑地说道:“傻冒!你眼睛瞎了吗?那是玻璃,累死你也飞不出去,真是丢尽了我们苍蝇的脸面!”小苍蝇受了讥讽,不服气地说道:“老人家,你懂什么?  相似文献   

16.
杨卓莉 《教育文汇》2012,(12):29-29
这天早晨,杨卓尔眼泪汪汗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妈妈了!”她的个头在我们班最小,看起来根本不像一年级新生。看着小卓尔可怜的样子,母爱之情涌上心头。我一把抱起她揽在怀里,就像抱起自己的宝宝一样。我贴近她的小脸亲切地说:“想妈妈啊?那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妈妈吧!好不好?”她轻轻地摇摇头。我忽然意识到这话不该说。于是,我转而笑微微地说:“你看,我们多有缘分啊!  相似文献   

17.
鹊玉     
“请大家合上书本。”这是15年前,我读高二的时候,我班新上任的一位青年语文老师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昨天下午,”语文老师继续说,“我去补鞋。补鞋的是一个年轻母亲。她的身边,坐着她的女儿,一张小嘴一刻不闲。我说:‘您女儿真口。’——口,大家知道,是方言,会说话的意思。她母亲爱怜地看看女儿,说:‘她呀,猪镊子嘴!’这话当即就把我  相似文献   

18.
包饺子     
饺子那胖胖的身躯那么可爱,那么好吃!特别是品尝自己的手艺,心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大年初五的中午,奶奶又包饺子了,我也凑了过去:“奶奶,加我一个,我也要包。”“你会包吗?”奶奶满脸疑惑。“不会包,但我会学嘛!”奶奶同意了,并和我约法三章:她负责教我包,我包的饺子得自己吃。洗干净手后,我拿来一张饺子皮,学奶奶的样子,把馅放在皮里,轻轻一捏。唉呀,漏了,皮破了!油腻腻的馅儿沾了我一手。我吐了吐舌头,不行再来一次,我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儿。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皮,想想上次一定是馅太多了,这次我只放了一点儿…  相似文献   

19.
饭前,孩子们都把洗干净的小手高高地伸到我面前:“老师看一看,我的小手干净吗?”只有瑶瑶小朋友掘着小嘴,把手背到身后,一声不响。我走过去,轻轻地说:“瑶瑶,把你的小手也伸出来呀!”她却涨红着脸,怎么也不肯伸出来。浩浩在旁边告诉我说:“老师,她把指甲都啃光了!”我轻轻地拉出瑶瑶的小手一看,真的,瑶瑶两只手的指甲全被啃得光秃秃的,连指甲附近的皮都被咬得一块一块的。看着这双小手,我想起以前班上也有个别孩子啃指甲的现象,但都没有瑶瑶严重。这是一种病吗?午饭后,我询问了医生。医生告诉我说,某些小孩是因为有些…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