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 2年来的全国蹦床比赛以及国际蹦床比赛的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参加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女子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行分析发现:世界女子蹦床的竞争格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女子蹦床的总体实力已上升至新的高度;"超期服役"、年龄偏大是目前世界女子高水平群体的基本现状,中国优秀女子选手平均年龄为24岁,下届伦敦奥运会仍处于训练和竞赛的"黄金期";目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最佳难度在14.4~15之间,中国运动员的最佳难度在此范围内,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自选动作难度,并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是中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十运会蹦床项目女子网上个人决赛的技术分析认为从本届全运会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技术水平已有了质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指出了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难度储备还没有形成集团性优势,同当今世界的高水平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14.00~14.60分是目前世界女子优秀蹦床运动员高水平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我国只有一名选手具备这种能力。纵轴翻转难度分平均少于外国选手0.4分以上;难度价值较低动作的使用,使整套蹦床动作难度至少受到0.2分的影响;我国运动员在难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蹦床运动的技术动作向着高难方向的发展,动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技术的精确度和技术要领的要求有所提高,所有相关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强度的技术动作与素质训练为基础.大运动量训练势必会造成造成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而根据蹦床运动的训练特点,运动员下肢往往是疲劳最易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回顾中国蹦床运动在过去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分析3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奖牌分布情况,揭示我国蹦床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选手在三届奥运会中取得的成就和2009年蹦床男女世界排名的现状,得出我国现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蹦床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技术稳定性和难度分相矛盾、后备人才不足等急需改进的地方。提出选准突破口,挖掘蹦床人才,力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再40佳绩。  相似文献   

6.
新规则的变化对蹦床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05-2008年新周期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新旧规则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了新规则对蹦床运动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规则不论对动作的创新和难度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对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蹦床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化训练和难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归纳、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1997~2016年五个奥运周期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规律性导向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把握高、难、准、美蹦床运动发展的总方向,突出项目特点而不断引导运动员掌握不同类型的多种动作,坚持敦促运动员努力提高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和质量,持续鼓励运动员进行创新并顺应蹦床运动技术的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评分规则,使其不断地对蹦床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规范和导向作用,是主导当今世界蹦床评分规则修订变化的主要规律性特征;未来大赛第一套动作的发展将与第二套动作趋同,而相关的系列要求与新规定,还将会为迎合其方向的发展内容而修订。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存在比赛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欠缺,动作“精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则存在老龄化,持久作战能力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在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动作难度达到成套动作得分效益最大化,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蹦床运动的完成动作时间、动作难度,完成动作减分情况等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在主要技术上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我国蹦床运动在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Ⅰ套动作及动作质量规格差距明显;“开腿”晚、过早屈髋、位移过大等是目前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存在的主要技术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动作技术质量规格,动作难度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完成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训练和备战第29届奥运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峰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3):26-27,35
蹦床项目能成为我国争夺奥运会金牌的优势项目,正是重视了蹦床难度动作科学训练的结果,本文探讨了动作图像信息的快速反馈、动作技术对比分析等运动生物力学辅助训练手段在提高蹦床难度动作训练效果方面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创新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1998年正式开展蹦床项目,文章通过对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时参加2010年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运动员和决赛8名运动员40套动作的飞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是指按照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要求,用电子计时仪器准确记录的,运动员连续完成10个翻转动作的腾空时间;引入飞行时间对运动员名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81.3%,对决赛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62.5%;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各套动作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运动员存在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缺点.教练员、运动员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确保成套动作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各套动作的飞行时间,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的难度、动作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各套动作成绩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动作难度及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 2 0 0 3年中国蹦床冠军赛及第 2 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决赛前 6名运动员自选动作的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是动作腾空高度高 ,动作间高度波动小 ;其问题是整套动作难度低 ,差距主要体现在转体难度及姿势难度上 ,动作水平位移较大 ,身体姿态错误较明显 ,整套动作的成功率低。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努力发展 3周空翻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在两周空翻的转体度数和姿势难度上挖掘潜力 ,并且在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姿态上下更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规定动作完成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年中国蹦床锦标赛女子前6名运动员和第2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前6名运动员的规定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的动作高度较高,成套动作高度的一致性较好,但在位移、姿态等方面存在不足。从水平位移、开腿时机、下落屈髋、屈膝及手臂位置等指标的比较中找到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的差距,为我国运动员更有效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家蹦床集训队训练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和录像的统计与观察,对国家蹦床集训队在天津集训期间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做了分析和总结,初步得出了蹦床项目的性质特征和训练要求,并对蹦床训练周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以2007年世界蹦床锦标赛男子单跳成套难度值排在前10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蹦床男单成套动作编排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空翻成套编排新颖,动作连接紧凑,不仅在空翻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成套难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潜力,是男子单跳单套动作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对200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女共117名运动员参加的个人网上项目的得失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比赛规则、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质量、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男、女个人网上项目得失分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对2006年全国蹦床冠军赛网上项目的赛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国内各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蹦床运动的战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