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科协,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和科协系统的基层组织,不仅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促进高校自身科技创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福建省所有本科高校和部分高职院校都成立了科协组织,共有27个高校科协。这些高校科协组织在弘扬科学文化、促进高层学术交流、举荐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加强科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我国的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高校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的文化建设,构建校园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指引一条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发挥着联系和凝聚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好高校科协组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对促进高校科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振业 《科协论坛》2008,(10):43-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对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创新文化的主要培育者。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如何构建科协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协论坛》2010,(10):12-13
高校科协是科协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北省科协党组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的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要求,加强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指导,较好地推动了高校科协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科协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历来是科协组织的核心目标和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12·15"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求"科协组织要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对此,作为科技工作者最为密集的地方,各级高校按照中国科协章程的规定成立科协组织,并使之成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和高校党委行政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高校内部学术组织(青年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和挂靠学术组织(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职能管理部门。高校科协必须围绕中心,承担起中国科协和高等学校赋予的职责,团结和组织高校科技工作者、内部学  相似文献   

10.
沈必胜 《学会》2014,(6):23-27
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的组织归属感,是衡量高校科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开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高校科协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归属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具有较好的科研创新环境,是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性的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为核心,对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本文从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功能、基本特质、建设目标、建设途径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陕西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和示范者,是对陕西地域特质与民众品质的高度概括与科学凝炼,是实现文化强省目标的主要平台和关键载体。“陕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辨证统一关系。依托“陕西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王向宁 《科研管理》2019,40(3):126-132
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评价中,普遍存在“注重数量、看轻质量”的问题,对科研成果、科技人员的不恰当的量化评价,并与利益挂钩,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无法紧密的联系起来。尤其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背景浓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性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成果实际应用的考察应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指标中的关键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科技分类评价开展了探索与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科技评价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的不足之处;然后基于科技评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科技评价的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建立高效评价机制和建立特色评价体系。最后引入了灰色理论,研究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科技评价模型,并且针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重点确定了分类评价指标,提出了关于行业应用、学术成绩和行业指导这3个方面共19项分类评价指标,同时提出借鉴英美等国家比较成熟的科技评价体系来完善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分类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Scopus数据库引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维度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力水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研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学术品质,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力度,加快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科研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种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从高校科研特点出发一,从而使高校科研回归到大学办学的最根本宗旨上来。科研管理应当围绕学科建设这一核心进行。本文提出了分类进行管理,把学科建设作为科研项目评价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8—2017年1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经费资助结构与高校科研创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2)政府非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正向影响;(3)高校类型对二者关系具有异质性调节作用;(4)不同地理区位下,政府经费资助结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影响强度以及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