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关于“城中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中村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完成后,必须毫不松懈地进行城中村社区的“软件”建设,积极发展城中村社区教育,才能使城中村社区成为真正宜居宜看、文明和谐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蕴含着对人才生态道德知行规范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规范等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意志等是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文明是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指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对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4.
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基于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广泛实践,提出了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及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在"和谐论"的基础上,融汇了"因素说"的合理之处,重点着眼于"形态说",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主导性思考。并且,基于这主导性思考的前提下,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从精神层面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其战略性部署。并由此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最大的前瞻性构想: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首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道路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其次,我们坚决不走以往的"僵化封闭"的生态建设的老路。最后,我们更不能不走"改旗易帜"的西方生态建设的"邪路"。  相似文献   

6.
朱晓虹 《成人教育》2012,32(3):79-80
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文明建设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城区、文明和谐城市做起.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对于不断满足和丰富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全面提升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8.
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宜人新襄樊。实现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重点打造"六大基地",构建"三大中心",实施"六大工程"。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断,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人影响自然"的综合协调观、"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江苏徐州市全力发展经济建设,在步入由资源型城市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期的同时,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徐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而只有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城市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才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这也是城市公民追求生态环境美的热切期望。苏轼作为徐州的"老知州",是徐州文化名人之一,他在徐的诗词风采与遗迹遗址,蕴藏着珍贵的生态美学,是徐州发展新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丽水创建森林城市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市、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市之一,森林覆盖率80.8%。从丽水创建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科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丽水创建森林城市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和要处理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关于生态文明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力建设好“四大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将对北京城市规划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推动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主题不应是"奥运中国龙",而应当是"生态城市"。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奥运主题为"生态城市"更有积极影响。从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发展目标,而引领这一目标实现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应继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突出中心、讲求对称、注重风水,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应是物质、精神、制度全面生态化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两大思想指导下,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应当从物质及意识两个层面着手,技术和制度起保障支撑作用。在生态意识方面,生态伦理——生态教育——生态行为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而生态教育起到了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作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教育体系包含着生态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及具体形式四个方面,不同对象对应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进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为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秦汉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开发的高潮期,同时也是古代第一个灾害高发期。生态环境的质量大不如先秦,对生产生活产生诸多影响,有识之士为此各抒己见,形成的生态思想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系统探讨秦汉生态环境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时代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中国边缘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从认识定位、生态五行关系定位、实现路径定位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乡村和城市作为人类两种生存空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生存于这两种空间的主体,又有着各自的文化心态:乡村人的城市情结和城市人的乡土依恋。20世纪的中国,这种文化心态更主要的表现为乡土人的城市情结。传统的农耕文明向城市进军的过程,应该说是与城市文明遭遇冲突和尴尬,异化,边缘化的过程。传统的农耕文明何去何从?成为我们当下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这在“民工”文学中表现尤为急切。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实现了对"生态文明"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强调"突出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三大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构建"三大格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体现;增强"三大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加强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这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